
而雷軍也轉發一則討論國外人喜歡從中國代購什么產品,答案中小米頗受歡迎的微博,雷軍表示,小米已經成為新國貨,會讓更多人認可,暗含國外市場除印度、巴西之外會繼續拓展的意思。
雖然小米總裁加董事長都在造勢,要進軍美國市場,讓新國貨走出國門,但這恐怕還只能是由于種種原因,不得不推遲的計劃。這并非是在貶損小米,而是對于歐美這樣高度成熟的消費電子市場來說,沒有專利技術的積淀,很可能成為專利碰瓷者的獵物。
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專利流氓”發起的專利訴訟正在不斷增加。這些“專利流氓”持有收購等途徑獲得的專利,但自身并沒有專利相關的業務,而靠專利訴訟索賠與授權來盈利。專利積累薄弱的公司很容易成為他們的開火對象,即便是幾年前處于鼎盛時期的HTC也不例外。
手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baseband基帶,是蜂窩網絡的載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G(GSM)、3G(WCDMA/TD-CDMA/CDMA2000)、4G(TDD-LTE/FDD-LTE),只是按照通訊制式進行了演進。這部分專利目前主要掌握在愛立信、華為、高通、阿爾卡特朗訊、三星、諾基亞、中興、NEC和LG等廠商手中,而且屬于手機中必要專利。
其次還有應用處理器專利,主要有ARM廠商主導授權。另外還有攝像頭模組專利掌握在柯達手中,wifi、藍牙、GPS等方面的技術專利則被博通、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廠商把控,而隨著近場通信技術的成熟,三星和蘋果等巨頭推動,未來也可能進入訴訟高發區。
樂視手機產品經理安志忠曾透露,樂視目前已經獲得了260項專利授權,有2000多項正在申請,但核心的例如CDMA通信專利,仍然要向高通等芯片廠商購買。
除了中興、華為、酷派等技術沉淀較為雄厚的企業,其他廠商面臨的局面相似。據媒體報道,雖然一加在美國的品牌影響度在不斷提升,但是其主要是通過官網向美國Android玩家小規模銷售產品,且大多數時間都處于限購狀態,在美國的銷量只有幾十萬的規模,還未像小米和金立在印度遭遇愛立信堵截那樣,進入專利碰瓷大軍的法眼。
手機產品是一個高度成熟和規模化的消費電子產品,各項底層技術都其起源自歐美,所以中國廠商想要切入這塊溢價空間更大的市場,顯然要備好一流的防護裝備,以便順利趟過專利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