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諾基亞功能機繁榮得很,不過當諾基亞進入“換殼為本”模式后,功能機注定地是要被淘汰了。它已經被挖掘得山窮水盡,不得不退了。智能手機繼之而起,繼續書寫IT神話。然而時至今日,業界翹楚蘋果推出的智能機也開始走換殼為本的老路了。比如玫瑰金,土豪金之類的。很難再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功能。這是不是該說明智能機已經“進化”完畢了呢?
如此想來智能機確實有進化完畢了的感覺,實際每次智能機的升級換代,都再也沒有了發現一個新世界的感覺。大量的IT文章都在對智能機升級換代的各種細節評頭論足,不過這可帶不來那種IT產業發展迅猛的感覺。這總讓人感受到創新末日的疲乏——還會有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沒有了。人們可以再挖掘點新功能出來,比如3D攝像頭或者翻譯助手之類的。但不會很多。
未來五年內,IT消費產品領域,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消費和體驗的革命了。舊的已經定型,新的,比如hololens,虛擬現實的產品還處于概念階段。人們漸漸地會對這些舊有的智能設備感到厭倦,最終是反感。為什么呢?因為任何一個創新產品出現,都會帶來一波驚艷。然而,整個世界的政治體系覺察到它對自己秩序的沖擊后,就會緩慢地開始調整政策,尋求對策,抑制人們用這些創新產品來為所欲為,乃至為這些新設備創造出的新世界加入自己的秩序。
這種創新并不總是受歡迎,叛逃的特工斯諾登總是爆料政府部門對公民的監控。大數據越來越多地是靠智能手機收集的,既加強了金融征信體系,又輕而易舉地把人們的信息拿了來,以便加強監控,手機卡最后也實名了。終于我們發覺智能機的持有并不享受,而是累贅。沒了它到哪里都有很多事辦不成。預計會有更多的公共服務與智能手機有關系。它變得如同身份證對于我們一樣地重要。看街上喪尸狀的低頭族們,人們終于會領略到智能機初露的崢嶸。它要是還能創新,方向就該是我們為它過分的生活影響打補丁了。因為智能機狂熱總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