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一年一次兩次的新品發布會,現在恨不得每個月都要開一次。甚至有時編輯同事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怎么一丁點兒破事都要開個發布會呢!
上周王自如對“紅衣大炮”周鴻祎進行了一次專訪,里面有一個細節非常有意思。

當王自如問到奇酷手機的“太空水冷”這個生詞的時候,周鴻祎表示自己最早從理工科角度也反對過這種造噱頭的方式。
周鴻祎談到:對用戶來講,產品文案的詞匯數量越多,產生的感染力也就越強。所以攝像頭的文案就變成了“五片全光學超高清透光玻璃”,而不是干巴巴的“玻璃鏡頭”(當然這是在不欺騙用戶以及不違反新廣告法的前提下)。要知道,現在誰能夠被消費者更早更多地注意到,產品的銷量才有可能提升。如果你連新品發布會都不開,你怎么要求消費者在這個有大把競品可選的時代關注到你呢?
那有的消費者會問:你開發布會吸引目光沒有問題,但是你得有足夠拿得出手的產品吧?但有的企業在沒有做出很完美的產品時,也要硬著頭皮去開發布會。
雖然發布會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那么為什么很多人會反感?因為現在很多發布會是“例行發布會”,這樣一來,發布會只是變成了媒體與經銷商的見面會,充其量只能算是開賣之前的一次預熱而已。
識別這類發布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廠商有沒有肆無忌憚地抨擊蘋果,什么“設計秒殺iPhone”、“攝像頭碾壓iPhone”等等。
你的產品真能秒殺iPhone?如果真能為什么不比iPhone賣得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