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雄心勃勃的拉了一幫隊友做WP,最后孤零零的只剩下了自己。
擺在微軟面前的現實是,WindowsPhone已經長跑了5年,但微軟卻并沒有把WindowsPhone帶到巔峰,現在問題是,已經改名為Windows10Mobile的微軟手機生態,再等個5年夠不夠?
放棄老用戶陷入公關災難
2010年10月份,谷歌用Android將HTC送上華山之巔,蘋果推出iPhone顛覆觸屏概念之后,微軟決定把自己的移動業務推倒重來,放棄WindowsMobile系統,推出全新的移動平臺,第一代系統為WindowsPhone7(簡稱WP7),極簡的MetroUI成為微軟的這套系統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
到今天,WindowsPhone先后經歷了WP7,WP7.5Mango/Tango,WindowsPhone7.8,WP8Apollo、WP8.1以及Windows10Mobile幾個主要版本,這個過程中,最受爭議的是WP8放棄對老款設備的兼容,老用戶的升級之旅在WindowsPhone7.8被終結,這讓微軟一度陷入了巨大的“公關災難”當中。
一片聲討聲當中的WP8,憑借系統功能的完善,以及對Win8和Xbox應用兼容的“三屏一云”概念,再加上老用戶對于諾基亞的熱情,再次成為很多人幻想中與iOS和Android三足鼎立的移動平臺,但由于缺少開發者的關注,微軟和WP用戶長期受應用不足的拖累,以至于在最新的Windows10Mobile當中,微軟不得不選擇開放對安卓APK應用的兼容。
系統在一代一代的更迭,管理層也同樣在一波一波的變動,包括總負責人、開發部門主管、營銷部門主管甚至是Windows部門主管的離職,這種人事的變動也進一步增加了WindowsPhone命運的不確定性。
盡管在當時看來,移動市場的前景是美好的,但過去的5年,微軟和WP走的卻相當不順。
Continuum秒變PC是雞肋
微軟剛剛推出WindowsPhone的時候,Android和iOS基本已經成型,后來的劇情就是這兩個平臺在前頭一直跑,WP在后頭一直追。
從最初的不支持復制粘貼,沒有中文輸入法,到后來開始支持中文,引入多任務處理等500多項功能更新,到自定義動態磁貼,IE10移動版,諾基亞地圖,再到Cortana語音助手,桌面背景,通知界面、滑動輸入法、流量感知等等新功能,這些新功能的補足微軟整整用了5年時間。
到目前為止,微軟的WindowsPhone系統在功能方面基本上齊全,其它平臺該有的功能,微軟也基本上能提供,只是這樣長時間的拉鋸,在拼殺激烈的手機行業當中,太久了。

另外,在新的WindowsPhone當中,微軟拋出了Continuum的概念,并將系統更名為Windows10Mobile,以此來強化自身競爭力,對于這個功能,坊間的用“秒變PC”來形容,但在本質上,Continuum屬于WindowsRT概念的變相重生,所有的內容都是基于移動應用,而且WindowsRT因為生產力方面的表現乏力早就不了了之,因此這個所謂的賣點能否讓微軟挺直腰桿也要另說。
相比Continuum,Windows10Mobile開放對安卓APK的支持,更具有實質性的意義,這對用戶來說,可謂如沐春風,但這個功能也存在不確定性的問題,首先是微軟并沒有在公開場合明確是直接兼容(微軟聊得最多的是移植),其次是黑莓也曾采取過類似的辦法自救,而這一招并未奏效,極有可能微軟內部也在這個事情上糾結和掙扎。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10月初的微軟發布會上,微軟雖然發布了Lumia950和950XL兩款機器,但卻只字未提Windows10Mobile,那么它在哪里呢?答案是在內測,只不過這個內測效果似乎也讓微軟焦頭爛額,這一點從貼吧里面可以找到答案,從測試用戶反饋的情況來看,現在的Windows10Mobile算得上是BUG滿天飛,也可能是這個原因,發布會上微軟只能做冷處理。
“支付婊事件”的真相正是份額不足
功能在一步步的補全,但市場份額卻一直是微軟心中的痛。
到目前為止,WindowsPhone(Windows10Mobile)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上限是5%,而在中國一度不足1%(2015年1月份從2.7%下滑至0.6%),今年5月份市場調查機構Kantar公布的數據中,WindowsPhone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終于破天荒的突破了1%,而在Kantar公布的最新數據中,這個數據又提升至了2.3%;稍微看得過去的則是在歐洲幾個國家,份額基本上突破了10%,其中英國為11.3%,俄羅斯為12%,法國為13.1%;意大利為13.7%,但終究,這份成績單對于5周歲的WindowsPhone,是難以啟齒的。

關于市場份額這件事,“支付婊事件”頗有意思。
相當長一段時間,阿里系對WindowsPhone都屬于愛理不理的態度,多款應用都處于長期停滯更新的狀態,但是今年三月份蘋果推出AppleWatch短短的24小時內,阿里就做出了回應,并宣布支付寶適配完成,此舉點燃了WindowsPhone的怒火,眾多用戶在支付寶官微下吐槽阿里為“支付婊”、“ibitch”,“支付婊事件”由此而來。
針對用戶的不滿,支付寶錢包官微更新“1%的奇跡,來自于100%的努力,和99%的運氣。你為什么選擇1%的生活?”,這也被解讀為阿里系放棄對WindowsPhone支持的原因——嫌人少。
事實上,用戶少確實是開發者放棄支持或者有限支持WindowsPhone的原因,開發團隊不愿意在這方面花太多精力,直接后果就是應用數量少,質量低,長此以往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好在微軟在這方面也在嘗試努力,快速移植Android應用和iOS應用的“ProjectAstoria”和“ProjectIslandWood”項目就是關鍵,但這個關鍵的本質也只是讓開發者兼顧WindowsPhone生態,而不是推出獨享應用,或者說主動打造應用。
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微軟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諾基亞都是微軟生態的中流砥柱,很多用戶都是沖著諾基亞的品牌才選擇WindowsPhone系統,但現在諾基亞設備和服務部門被微軟收購,繼而被棄用,Lumia開始成為微軟在手機市場的代名詞,Lumia手機也成為了支撐WindowsPhone市場份額的唯一,這一點從Windows10Mobile升級名單中就能看出來。
7月底公布的升級名單當中,首批可以升級Windows10Mobile的設備,清一色為Lumia手機,其中既包括諾基亞時代的Lumia手機,也包括微軟時代的Lumia手機,唯獨就沒有其它品牌的產品——WindowsPhone生態中,微軟成了徹頭徹尾的光桿司令,用戶有沒有理由再支持微軟成了問號。

在早期,微軟有隊友,而且有很多隊友,最早的包括戴爾、三星、LG、HTC、諾基亞等等,再包括后來的中興、華為、金立、聯想,宏碁,甚至一度傳聞索尼對微軟示好,到最后JSR、Karbonn、Micromax、LONGCHEER等廠商也都加入進來,儼然一副不挑食的態勢。
以前說應用是微軟心中的痛,現在應該是“OEM陣營”。
對微軟來說,“抱團取暖”這種事情都可能是奢望,曾經的眾多隊友,比如HTC已經是自顧不暇,三星移動業務這一季度才有緩和,LG產品不錯卻賣得不好,諾基亞被微軟給玩壞了,潛在的隊友索尼同樣過得不太好,甚至中興還一度表示微軟授權費收的太黑(好在現在免掉了),對這些廠商來說,現在的微軟很難拍著胸脯保證說WindowsPhone能夠讓這些廠商扭轉頹勢或者迎來第二春——即便有人愿意陪著賭,也沒人堵得起。
更何況,WindowsPhone早期,諾基亞和三星這些OEM合作伙伴,微軟都是靠投食來維持陣營穩定的,也就是所謂的“季度性支付”,這也被解讀為微軟是在“花錢買合作”。
不過,結果可能和預想的出入有點大,在OEM陣營的建設上,微軟也沒少花錢,效果卻不理想,現在WindowsPhone,更像是光桿司令在奮戰。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花了5年時間培育卻不見起色的WindowsPhone生態,再來個5年時間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