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來,近期360與酷派之間的矛盾紛爭波云詭譎,但在身處風口浪尖的奇酷科技內部看來,卻是風輕云淡。
從360向酷派發出“違約”通知,到相互指責,再到劇情反轉達成和解,這次糾紛對于巨頭兩大公司以及夾在中間的奇酷而言到底意味著了什么?
在9月23日的“奇酷媒體開放日”中,奇酷總裁李旺在接受--作為唯一一家受邀的行業媒體——《手機報》記者采訪時輕松的表示,“細節上就像家里的兄弟分家一樣,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們說未來大家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李旺表示,此次兩大集團達成了和解,和解大的方向雙方一直都有共識,只是前期在技術層面有一些小的摩擦。這次兩大股東達成和解協議之后,在資源方面奇酷實現了最佳配置。
“其實這個和解是初衷,從360和酷派成立合資做業務,在供應鏈上大家互補,大家看到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作為一個入口。”李旺對記者分析表示,從歷史情況來看,敢在硬件上下投入、敢布局的人鳳毛麟角,今天BAT大佬中只有幾個做了部署,一個是雷軍,率先部署、率先突破;第二個是周鴻祎,“他們在布局的是下一個風口、下一個十年。”
“最后事態的演進,就是每家在策略上做調整,其實最后的結果是符合了雙方的利益,我甚至認為也符合的三方的利益。”李旺說到。
李旺介紹,這次的調整主要內容有兩方面,一個是股權的變動,360獲得奇酷的控股權;第二是酷派集團原本交給奇酷,實際上是由360運營的互聯網運營權,這個資源交回奇酷;同時酷派集團同意支持奇酷具備完整的硬件、研發和完整的供應鏈能力,最近選派幾百人加入到奇酷的體系中來,讓奇酷具有軟硬件研發、供應鏈、交付等等完整的產業鏈。
調整
對于奇酷內部而言,大股東的變換是否也意味著隨之而來的公司內部架構和分工的調整?李旺表示,股權調整以后,奇酷內部分工沒有變化。“整個公司都按照既定的計劃在進行,只是董事會層面的席位有一些變化,但是管理團隊分工沒有變化。”
“高管團隊增加了強力的干部,所以從內部看調整帶來的效應,對公司實力來說是在增強。”李旺對記者說到。
此次協議的達成也改變了此前奇酷的硬件一直依托于酷派在進行的局面,在外界人士看來,這也是360在此次紛爭中的訴求所在。
“硬件制造端以前是酷派提供支持,未來硬件是我們自己做,制造端可能依賴酷派,也可能依賴其他第三方制造。”李旺表示,現在奇酷的主體隊伍是來自酷派各個領域的精英分子,無論是軟件、硬件、營銷、供應鏈、品質還是制造;
另外也融合了360選派的優秀的軟件和產品經理等高級人才,來保證奇酷在互聯網產品方面的實力;同時,奇酷也吸納了很多業界優秀人才的加入來予以鞏固。
“奇酷定位于中高端,擁有極致科技,黑科技的中高端產品,而大神則定位在年輕人的市場,年輕、時尚、動感、活力,未來的產品品類會延著這個路子往上走。”李旺表示,會分享更多的股份給核心團隊和員工,團隊將以創業的心態在行業中打拼。
“目前來看我們認為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配置。奇酷不是重新起步的公司,我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公司,借的是兩大母公司集團的力量在發展。”李旺說。
以產品經理風格著稱的周鴻祎的上位,帶來的不僅僅是奇酷控制權的改變,在供應鏈端也會有直接的變化。在接受記者詢問時,李旺坦言,“至于周總對供應鏈有沒有調整,我想也會有,他們會帶來更多幫助,據說360和周總本人投資了超過200家企業,這些對我們來說會帶來一些資源,所以供應鏈會進一步豐富。”
更大布局
事實上,從360和酷派“結盟”以來,讓外界感覺奇酷背后更多的是周鴻祎在主導和決策,外界猜測此次事件不僅是兩家公司磨合中矛盾的激化,也是擅長媒體炒作的老周的慣用伎倆,但實則不實,之所以周鴻祎如此看重此次的結果,對其而言,其實有更大的謀劃。
布局奇酷算是360集團戰略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從這次紛爭中可以看出周鴻祎對奇酷的謀劃和用心之深。李旺介紹,對于奇酷,周鴻祎在內部將其定位為“新360”,“在繼承老360業務基礎之上,大量在以智能手機為中心的智能硬件的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360在深圳投資和參股的企業不下20家,“但奇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未來360也會加大深圳的投資力度,但會是以奇酷為中心的位置,也會在深圳建立面向全球的只能硬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