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在2012年超過諾基亞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企業,2014年中國手機品牌的銷量猛增導致三星的市場份額迅速下降,今年以華為為首的中國手機企業更是表現了一種迅猛的勢頭,華為將成為國產品牌中第一家銷量過億的品牌,因此有媒體認為明年國產品牌將在全球圍攻三星,但是這個結論恐怕太早了,今年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并不是太如意。
三星穩住陣腳
中國手機品牌在經歷了2014年的狂飆猛進后,在2015年整體銷量并沒能如2014年那樣飆漲,而三星在經過了2014年的暴跌后也在2015年穩住了市場,據SA和TrendForce的報告,2014年三星的市場份額約24.7%,2015年Q3的市場份額約24.6%。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在經過了去年在印度市場受到其本土品牌micromax的沖擊后,今年調整營銷策略,穩住了在印度市場的份額,而micromax的市場份額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去年四季度canalys指micromax的市場份額超過三星,到了今年三季度三星則占有24.4%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而micromax的市場份額則滑落到17.4%。
在美國市場,三星依然和蘋果壟斷著超過70%的市場份額,據comScore的數據三季度三星在美國市場占有約27.3%的市場份額,其他手機品牌占有的市場份額都居于個位數,尚未看到有其他手機品牌能在美國市場挑戰三星和蘋果的跡象。
2014年四季度蘋果憑借其兩款大屏的iPhone6和iPhone6plus推動其銷量暴增到與三星不相上下,然而到了今年三季度IDC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8450萬部,比蘋果的4800萬銷量多了76%。今年蘋果新推的iPhone6S并不如預期受歡迎,銷量預計將同比大幅度下滑,而三星則憑借其穩居Android市場性能之王的處理器Exynos7420(直到最近華為推出的麒麟950超過它,當然隨后三星的Exynos8890又超過華為的麒麟950)處理器和全產業鏈的優勢推出的S6等手機穩住了高端市場的份額。
中國手機品牌進軍海外的成績
中國手機品牌2014年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其有78%的銷量是在國內市場完成的,今年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國產手機品牌至今為止尚未看到有哪個能有在海外市場具有挑戰三星的能力,它們要么在海外市場缺乏專利,要么是擁有專利的企業在海外市場表現一般。
目前來看,國產手機品牌中,TCL在海外的發展最好,據其的說法是海外市場銷量占比超過80%。據今年二季度IDC的數據顯示,在海外三大市場歐洲、美國和印度,TCL只有歐洲市場還可以,不過據IDC今年二季度的數據TCL在歐洲市場的銷量約110萬,只有三星的10%。
華為手機在海外的三大市場之中,也只有歐洲市場表現還不錯,同樣來自IDC二季度的數據,其在歐洲市場的銷量約236.5萬,大約是三星的五分之一。據華為自己的說法三季度在歐洲市場發展不錯,銷量同比猛增98%,在歐盟27國中的其中五個最大的市場表現更是優秀,不知道具體銷量如何,但是從二季度與三星的差距來看恐怕三季度的差距依然很大。
在印度市場表現最好的是聯想和小米,據說三季度聯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增長到第四名其市場份額大約是9.5%,小米的市場份額三季度據說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小米國際副總裁hugobarra在Facebook發言指其在印度市場銷售100萬部設備,不過100萬部設備不等于100萬部手機,可能包括移動電源等其他產品)。在美國市場表現最好的國產品牌是中興,中興自己的說法是其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排名是第四位。
專利問題,讓國產手機海外之路舉步維
國產手機品牌走向海外市場最大的難題是專利問題。除了華為和中興由于從事電信設備行業多年積累了數量眾多的專利,其他國產品牌都或多或少的受知識產權訴訟的困擾。部分缺乏專利的手機品牌選擇對知識產權管理不嚴格的發展中國家,其中包括目前發展快速的并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的印度。
然而在印度市場,小米發售手機僅僅半年就受到了愛立信的專利狙擊,至今其采用MTK手機芯片的手機都被禁止在印度發售,只有采用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機依賴高通反向授權的保護獲得在印度市場發售。今年小米的幾款手機在美國獲得FCC認證,隨后就遭到了美國知名NPE(非執業實體)BlueSpike的專利訴訟。可見國產品牌走向海外市場面對的知識產權問題相當復雜,并且隨著國產品牌成為較有規模的企業后,國外的“專利流氓”也開始以它們為目標。
華為作為國內最強的通信企業,也是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企業,據臺灣“國研院”統計的截止2013年的數據,其擁有的LTE專利數量與三星、高通位居前三位。作為實力雄厚的國產品牌本應能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好的表現,不過其今年初在印度市場分別發售兩款兩款手機,其中一款高達2649元可見該企業并不了解印度市場,三星和聯想今年能在印度市場取得優異成績關鍵就在于它們根據印度市場的特點推出符合當地消費水平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