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幾場發布會上,除了依舊有新機亮相之外,我們正越來越多的接觸到廠商關于線下渠道布局的信息。從今年手機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線下渠道或者說開放市場的潛力正在逐漸被挖掘出來,特別是到2015年即將結束的這段時間里,有些廠商在線下市場的布局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年11月份,魅族宣布旗下第2000家線下專賣店開業,至此魅族在今年一年時間里完成了從1000家到2000家的翻倍增長。與之相似,在上周舉行的金立M5Plus發布會上,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同樣談到今天線下渠道的重要性。

渠道變革:手機廠商正加速布局線下市場第1張圖(圖片來自網絡)
線下渠道在多數情況下并不像電商平臺那樣“聲勢浩大”,但其對手機市場的貢獻率不可小覷。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在不久前的年終溝通會上曾經表示,魅族2015年線上與線下渠道銷量占比約為3:7,銷量重頭正是依靠龐大的線下渠道資源。
雖然線上渠道實現成本低,但在國內覆蓋范圍頗廣的線下市場同樣具備諸多的優勢,對長期深耕線下市場的傳統品牌(OPPO、vivo、金立一類)來說更是如此。多家研究機構今年都表示,國內手機市場已經趨于飽和,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增長乏力。
與此同時,我國下沉至鄉縣級地區消費者的購買力正逐漸顯現。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鄉村網購人數去年以41%的速度增長;而今年“雙十一”期間,鄉村一級的消費總額約為57億,占比達到了10%。
從線上轉至全渠道
雖然今年手機廠商們在電商平臺的表現依舊搶眼,但是國內線上市場已經不是“慘烈”兩個字可以形容的了,很多廠商都表示,線上的增量空間正在縮小,另外也包括相對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同時,隨著手機產品在用戶體驗上的改善,消費者更傾向于借助親身體驗的方式,近距離接觸產品,從而來決定是否購買一部手機;反過來,線下門店接地氣的營銷宣傳又能夠為線上渠道導流,最終帶動線上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對于很多近兩年迅速發展壯大的新品牌,再被冠以“互聯網品牌”的稱號也已經不合適,諸如小米、樂視、努比亞等等新興廠商,除了延續官網以及各大電商平臺銷售的路線之外,都已經開始在線下渠道進行一定比例的投入。今年5月,小米手機首次嘗試在全國小米之家線下店銷售其手機產品;幾乎同時,樂視與迪信通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且還定下開設3500家線下店面的目標;努比亞則將線上線下資源進行六四分成。
開放市場這塊兒大蛋糕被各個廠商廣泛重視,集中出現在運營商補貼降低之后,傳統依賴運營商渠道的廠商如華為、酷派、中興等等一方面著手建立互聯網品牌,進行線上布局,另一方面也將目光轉向開放市場。
除了長期以來在線下渠道“悶聲發財”的OPPO、vivo、金立之外,華為、酷派、魅族等廠商布局“深度”線下渠道的節奏正在加快。今年華為啟動“千縣計劃”,向縣城級線下渠道拓展,在2015年專賣讓和授權品牌店增長超過100%的基礎上,將建成覆蓋1000個縣城的實體店,其中首批50家縣級專賣店已經開張??崤稍?4年11月成立專門面向開放市場的子品牌ivvi,至今已經有多款新品推出。而魅族除了明年計劃將專賣店增至2000家之外,還準備向更深入的線下挖掘,擴展線下零售商資源。
“不存在純粹的運營商品牌,也不存在純粹的線上品牌”,劉立榮在發布會之后的采訪中曾經這樣描述手機品牌的定位。對于線上和線下,業界已經不再將其簡單的看做相互分離的兩個渠道,從今年各個渠道的走向看,在國內手機市場,線上與線下相互依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總的來說,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環境,催生渠道格局發生變化,并在優勝劣汰中達到一種平衡。而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未來的競爭也將更多的從單一線上轉至全渠道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