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發展的風生水起的魅族昨天下午突然宣布要裁員,具體涉及到哪些部門并沒有公布,裁員的比例不會超過5%。
整體來說,魅族此次裁員的補償還算厚道。對此次被裁的已轉正員工,公司將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年終補償,外加2N+1的離職補償(N為在魅族的工作年數);試用期內或實習期內的員工,公司將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年終補償。
按照魅族總裁白永祥的說法,魅族目前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4000人,為了“打造一支優秀團隊”每年都可能淘汰掉尾部10%的人,這次裁員5%并不算多,可以看做是企業中常見的末位淘汰。
在引入阿里巴巴的投資之后,“活下來”對魅族來說已經不是任何問題了,2015年魅族的銷量大幅增長已經說明了一切。因此,接下來登陸資本市場是一件很有可能的事情,這也成了魅族裁員的一個誘因。
關于本次裁員的原因,有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魅族這是在為將來的IPO做準備,畢竟裁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公司的開支,未來財務報表也會變得更好看一些。
目前魅族大部分出貨手機均為魅藍,而國內千元機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一價位的手機市場不斷被蠶食,甚至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魅族要靠魅藍盈利無疑是難如登天。
這個時候,如何做好高端就成了魅族必須考慮的問題。目前國內高端市場仍然被蘋果、三星把控,并瓜分了手機市場利潤的絕大多數,如果能在這一領域內分一杯羹,魅族還需要為未來的發展犯愁嗎?
在國產高端手機市場,除了華為Mate7曾引起市場的追捧外,其他國產高端手機幾乎都遭遇了滑鐵盧。但今年華為相繼發布的MateS和Mate8卻未能復制Mate7的輝煌,并未在市場上掀起太大的波瀾。
小米此前品牌定位偏向于中低端,對其高端手機小米Note頂配版的銷量會有一定的阻礙。而對于魅族而言,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早期的魅族給大家的是一種“小而美”的感覺,雖然銷量并未能達到千萬量級,但產品利潤以及品牌形象都有保證。要知道在國產廠商中,產品均價能夠達到1900元(2014年魅族的數據)的還真不多。
但隨著魅藍產品線的推出,魅族的品牌形象在無形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本“小而美”的廠商開始關注“性價比”了,產品均價也從1900元下跌到了1200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自家的高端PRO系列造成影響。
這次裁員,精兵簡政之后的魅族勢必會重新吹響進軍高端市場的號角,重新樹立起自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