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會有一些目前市場占有率很高的廠商倒下,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據外媒《日經新聞》報道稱,蘋果預計將把第一季度iPhone6s系列智能手機產量削減約30%。自去年9月份發布以來iPhone6s和6sPlus庫存一直在增加,而蘋果此番削減產量的目的是希望幫助經銷商消化當前庫存。

2015年手機行業發生了很多怪事:一個月的手機發布會數量比之前一年的還要多;幾乎所有發布會,企業老板都要拿對友商消遣一番;所有企業在競爭對手看來都是傻X,卻又都在互相模仿;在消費者看來,幾乎所有國產手機的外觀都一樣……大概想一下,這一年好像發生了很多,但沒有一件讓人印象深刻。上次有這種感覺是在2006年年底,之后iPhone一代就發布了。
雖然對于國產手機的普遍售價而言,目前消費者的購買力早已不是問題,但嚴重的同質化必然將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說白了就是大部分產品不值得買。
同質化嚴重的主要問題在于產品獨特性的缺失,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創新。這里提到的創新是關于產品研發發面的,而不是營銷方面。
在過去的幾年里,一些手機企業的營銷手段就像螞蟥一樣,依附在已經取得一定市場成績的企業身上。為什么是螞蟥呢?要知道被螞蟥咬住以后,要是不管它,螞蟥會一直吸血直到體型增加到3倍都不會停下來,但也不能把它拽下來,否則會被拉掉一塊肉,更不能不用力的拍打,這樣會讓螞蟥越咬越緊,要用大力氣,一次就把它拍下來,雖然會很疼,但只有這一種方法。
這些“螞蟥”企業無論“宿主”發生什么事,都要和自己扯上關系,我甚至擔心如果哪天“宿主”沒了,這些“螞蟥”會不會也就直接跟著去了……但就手機而言,這些企業一點生存能力都沒有!
我們看看現在領先的企業都做了什么,有的研發自主芯片,在性能上和國際廠牌的頂級產品不相上下;有的針對用戶痛點,比如充電、待機、拍照等等方面進一步進行優化,以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有的拓展線下渠道,在這一年里實體店數量增長了幾倍;有的在互聯網時代,仍通過各種傳統宣傳渠道,卻讓自己的產品特點通過一句廣告語家喻戶曉……難道被淘汰的是這些企業嗎?
當然,在行業評論家看來,這些手機制造企業是生來就帶有危機感的,這種強烈的危機感已經成為企業基因,而且市場地位越高,這種危機感越強烈,其表現主要在于用各種手段抨擊競爭對手,以獲得心理上的安慰,這種表現其實就是不自信,為什么不自信呢?沒有底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