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事情悄悄開始就好,比如,傳音決定進軍印度市場了。
若不是恰逢1月13日“第一屆中印手機產業高峰論壇”召開之際宣布這個決定,以傳音一貫的企業風格,也許外界要在很久之后才會知道。
低調的作風,有意無意遠離鎂光燈,這應該是長期專注非洲市場所導致的自然結果,這讓傳音失去了一些出名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即便是手機圈內人士,也有不少人對這個“非洲之王”感到陌生。
所以當得知2015年傳音手機年銷售量超過5900萬部,同比2014年的4600萬部,增幅接近30%時,我們才突然理解專注力量。它的成長雖顯沉默低調,卻相當扎實,它帶給我們帶來了不期而遇的驚喜。
今天,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印度市場,人們期待這個同樣是人口超級大國的地方能夠構筑起同樣巨大的購買力,然而現實又說明了它是一個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地方。
這種不同不是意識形態上的不同,而是真切的經濟實力差異。我們相信,在目前的印度,互聯網精神、粉絲文化都將只是錦上添花,那里需要的是更堅實的力量,需要能夠在印度市場上實現制造、渠道和營銷從無到有的創業精神。
這就是《手機報》要在此刻談起傳音的原因。聽聽它在非洲的故事,它對未來的思考,它再戰下一城的必然追求。
在非洲賣智能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雖然在中國,Tecno以及其背后的傳音控股公司,經常會遇到比如“Tecno,是哪里的手機品牌?”這類問題,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傳音在中國手機行業發展歷史過程中的特殊地位。
“Tecno也許是唯一一個不是local的localking。”近日,傳音市場總監劉俊杰在跟《手機報》對話時如此談到。
2007年,傳音在非洲推出第一款Tecno牌子的雙卡雙待手機,從一家OEM/ODM廠家開始向品牌化運作轉型。今天,加上旗下另外兩個手機品牌itel和Infinix,傳音在非洲當地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做到排名第一。
對傳音而言,或許比出貨量更加珍貴的是在非洲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印象。
如今,在非洲,特別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Tecno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手機品牌。在獨立非盈利機構“品牌非洲”(BrandAfrica)調研統計的“2014年最受歡迎品牌”榜單中,Tecno名列第15位,緊隨蘋果之后;itel排在第72位,與之相當的是肯德基。
短短幾年之間,在智能手機浪潮的席卷之下,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已經被這一塊移動的屏幕所顛覆。影響越深刻,智能手機就越成了中國人最不可或缺的一項事物。那么,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非洲么?品牌廠商在非洲推銷智能手機有多大的機會,又會遇到多大的阻礙?
對于這樣的問題,或許應該聽聽傳音是怎么回答的。
引爆點何時到來
2010年到2014年,5年之間,中國智能手機年銷量從不到7000萬部增長至4億部,以爆發式的速度向上攀升。無論是終端品牌,還是上游龐大的的供應鏈群體,似乎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三級跳”,然而真的能用中國市場的經驗去期待非洲同樣如此么?
以傳音為例,2014年手機出貨量達到4600萬部,其中智能機和功能機的比例約為2比8,即智能機的銷量大約為900萬部規模。2015年,傳音手機銷量超過5900萬部,其中智能機的銷量同比也大幅增長。
劉俊杰表示,非洲智能機市場從2014年開始有向上發展的勢頭,傳音也在當地許多國家開始積極推廣智能手機的應用,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來降低消費者進入智能時代的門檻。不過,非洲當地的移動網絡建設情況、民眾的經濟能力以及文化教育程度等幾方面的因素,仍然阻礙著非洲智能機市場的爆發。
非洲國家眾多,貧富差距大,多數地區民眾的消費水平仍然很有限。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首先意味著在手機上的花費至少要從目前的10美金/部上升至50美金/部,這對他們而言并不是個小數目。此外,因為長期貧困造成許多非洲人民無法接受教育,智能機對這部分人群來說不僅僅價格貴,而且功能多余。
當地的電信運營商也多半是私營性質,深知實際情況,做事則既不保守,又很謹慎。所謂不保守是指在技術上會跟全球保持一致,如當下也在部署部分LTE的網絡;而所謂謹慎則是指在基站建設上要視市場需求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而決定,不會過于冒進。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不久前發布了一組數據,截至2015年6月,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共有41個國家推出了3G網絡,23個國家啟動了4G網絡,預計這一地區今年年底3G/4G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23%,大約2億人口,而這一比例將在2020年上升到37%,達到3.4億人口。
3G和4G網絡完善,可以說是智能手機能夠流行爆發的必要條件。無論是上述數據,還是傳音對當地的觀察,都顯示了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很難出現像中國市場這樣的情況。
“傳音的心態一直以來都是‘順勢而為’,我們使命是把最適合的,而不是最新鮮的帶給非洲消費者。”劉俊杰表示,如今傳音在智能機的技術研發、產品量產方面與全球保持一致,當下做好消費者觀察、市場監控工作,一旦市場引爆的條件成熟,傳音不會缺席。
競爭難以避免
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幾近白熱化,各大品牌廠商紛紛扛起向海外進軍的大旗,地理距離較近的東南亞以及印度便成為繼中國大陸之后的第二、第三個主戰場。漂洋過海的非洲,能夠遠離硝煙,獨善其身么?那里的手機品牌廠商如何看待別處的競爭形勢?
這個問題讓劉俊杰想起了傳音當初遠赴非洲開拓市場的初衷——非洲是全球最后一個10億級的市場。
在創辦Tecno品牌之前,傳音手機原本從事手機ODM/OEM業務,當時其多數貼牌客戶的主要市場正是東南亞和印度。彼時市場競爭之激烈程度不亞于今天,ODM/OEM廠發展空間相當受限。自然而然,傳音創始團隊想到了向品牌轉型,但到哪里才能實現這樣的追求又成了新的問題。
“當時大量的中國手機廠商在東南亞、印度做市場,傳音跟它們比,又或者跟當地的本土品牌比,有什么優勢?資金也不夠它們雄厚,所以做了市場調研和分析之后,我們把目光鎖定在非洲。”劉俊杰如此說。
斗轉星移,今天智能手機市場的情況與當初功能機繁榮的年代有很多相似之處,再一次來到了蜂擁出海的十字路口。
劉俊杰認為,非洲智能手機市場會像其他地區那樣,最終走向更為激烈的競爭,因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向外部擴張的需求,非洲作為地球上最后一個10億級的市場,難以避免會卷入全球的競爭中。
既然不能改變趨勢,那就做好一切準備應對變化,傳音相信在非洲多年的積淀,有利于其筑起一道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堡壘,它將擁有先發優勢。
除了品牌知名度這類軟實力外,據了解傳音已經在非洲30多個國家建立了分支機構,并歷時5年、花費3億元建立了80個客服中心,能夠對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響應。
此外,傳音在非洲堅持本地化運作,在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加納分別開辦了手機組裝廠,非洲裔員工達到2300多人,而派駐的中國籍員工僅100多人,這讓非洲員工具有很強的歸屬感。
第三,基于多年的合作共贏的經驗,傳音獲得了非洲渠道商的認可與忠誠,新產品一經推出就能夠獲得他們的支持,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
再者,傳音正在著手建立一個從硬件到軟件完整的產品鏈,旗下類似WhatsApp和微信的聊天工具Palmchat到2015年年底注冊用戶預計將達到1億,并且橫跨安卓、ios和功能機三類平臺。除了手機本身之外,傳音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滲透并影響著非洲人的生活方式。
所謂卷入全球競爭,除了意味著非洲當地會有更多的品牌涌入之外,也意味著非洲的“localking”可能會參與到其他地區的戰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