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式生存仍然是目前大多數國產手機廠商的生存現狀。
近日,酷派(02369-HK)對外發布2015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為146.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同比下滑41.1%,毛利15.9億港元,股東應占利潤23.24518億元,同比增353.3%。
在公告中,酷派表示純利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出售一家附屬公司若干權益所產生的26.4億港元盈利所致,而收入的下降則是由于中國乃至全球經濟放緩,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
“此外,酷派也正在經歷戰略轉型,而轉型過程必將存在短期的陣痛。”酷派集團內部人士今日表示,從運營商市場到消費者市場,酷派仍在加大對渠道市場的投資,特別是在新機型的研發上,也在增加投入。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從酷派的年度營收和手機出貨量的簡單計算可得知,其單部智能手機的出廠價不足千元,體現到零售市場上,就是運營商主推的千元智能機,盡管酷派也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機型上發力,但從銷售占比來看,高端機所占份額還很低。
而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精品機型”取代了“千機一面”,運營商手中的市場主導權逐漸被削弱。酷派在公告中表示,中國內地市場繼續趨于統一,各品牌在過去一年均面臨巨大挑戰,從市場增速看,智能手機發展的高峰拐點凸顯,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平滑增長階段,雖然酷派也在進行戰略轉型,但戰略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成果不會立刻顯現。
據了解,從2014年9月開始,酷派就開始了內部的整合,包括聯合渠道商投資10億元建立合資公司進行渠道改革,以及明確設立三大子品牌,但在后來與360公司在互聯網渠道上的合作卻遭遇挫折。
酷派總裁李斌對于這段合作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酷派在從傳統的手機廠商轉型移動互聯網時經歷了很多艱難的時刻,當時創立大神品牌是因為酷派想在移動互聯網上有所成績,而在和360合作后,也是將酷派所有的互聯網業務以及大神全部注入合資公司,可以說當時是希望兩家公司共同把互聯網業務做起來,但從結果看還是比較失望的。
“后來的合作并沒有讓互聯網的增值業務提升,過于注重價格戰的行為讓酷派轉型尷尬。”李斌如是說。
而在去年9月,360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已經與酷派集團就雙方合資公司奇酷科技的股權調整問題達成了新協議。基于新協議,酷派集團將撤回其此前向奇酷科技注入的、與“酷派”品牌智能手機相關的部分互聯網運營業務。協議簽署后,酷派集團持有的奇酷科技股份將由50.5%降至25%,而360公司所持奇酷科技股份將增加到75%。
在酷派的業績公告中,這段合作也被提及。酷派表示在去年9月18日,酷派、TechTime和CoolpadE—commerce訂立股份調整框架協議,CoolpadE—commerce統一購回酷派集團所持有的6800股CoolpadE—commerc的股份,協議完成后,酷派擁有的CoolpadE—commerce股份已經降至25%,也就是這部分出售,帶來了2015年酷派純利的增長。
“但從渠道看,今年中國手機市場智能手機的增長率已經觸及到天花板,從不少渠道商的反饋來看,銷售量降幅在10%的屬于比較正常的。”廣州地區龍粵通信一市場負責人說,不僅僅對于手機廠商,對于渠道來說,能夠有所盈利,就已經是一種能力,2016年的市場環境仍然處于高度變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