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消息,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邁克爾·范(MichaelFan)在周一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占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20%,一半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又被四家企業控制,它們分別是:華為、小米、OPPO和vivo。邁克爾·范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四巨頭”的份額會繼續增長,對于韓國LG和臺灣HTC而言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中國人將會越來越疏遠國際二線品牌,比如LG和HTC。
四巨頭沒有影響蘋果卻沖擊了三星
“四巨頭”的增長并沒有傷害到蘋果。邁克爾·范認為:“我們相信蘋果的高端品牌形象不會受到傷害,中國品牌不太可能動搖蘋果在高端市場和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全球經濟形勢、消費者購買力、能否持續創新,這些因素對蘋果進一步增長所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
三星沒有蘋果那么幸運,邁克爾·范指出:“中國品牌的崛起將會威脅到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上的領導地位,我們已經看到三星在中國的份額有所下滑。為了應對形勢的轉變,三星管理層已經制定了更明確的目標:保持利潤率而不是追求銷量增長。通過高端品牌溢價、硬件差異化,我們相信三星手機業務可以維持10%以上的運營利潤率。”
中國“四巨頭”智能手機銷量、營收的增長速度都會超過全球市場平均增長速度。2015年四季度,“四巨頭”合計占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19%,三星占20%;2015年全年,“四巨頭”份額為18%,三星為22%。“四巨頭”份額的增長是以聯想集團、中興通訊、酷派份額的下跌為代價的。
在中國增加份額很困難新興市場才是下一站
邁克爾·范稱,“四巨頭”在中國的合計市場份額難以繼續增長,因為還會有新進入者前來競爭。他在報告中表示:“盡管品牌正在整合,但是在未來的3到5年里,智能手機市場的整合力度不會像PC市場一樣大,中國尤其如此。在PC市場,保持3%的運營利潤率是新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智能手機市場卻非如此。盡管市場疲軟(銷量增長只有0-5%),利潤微薄(大多的二線品牌運營利潤率只有0-3%),我們仍然看到不少新進入者出現,比如錘子、樂視、格力。”
“未來3到5年,我們預計前5大品牌的合計份額將會保持在65-70%,2015年份額為59%。對于中國的任何一個品牌來說,要讓份額大幅增長都會越來越困難,依我之見,單個品牌的份額很難突破20%。”
由于中國本土市場增長困難,“四巨頭”將會在新興市場尋找增長機會,在發達市場爭奪利潤。
報告指出:“除中國之外,其它的新興市場仍然不發達,到2015年年末時智能手機普及率還不到60%,未來銷量將會迅速增長。未來3到5年,中國之外的新興市場智能手機累計年銷量可能會達到8-9億臺。縱觀各企業,華為、聯想、中興通訊、TCL擁有更加穩固的全球銷售網絡,小米、OPPO、金立的海外擴張步伐目前仍然止步于亞洲。在美國,四大運營商(Verizon、T-Mobile、AT&T和Sprint)基本上已經淘汰了手機補貼制度,市場會變得更為開放。只要中國產品的定價對消費者有吸引力,開放的市場就會為中國品牌創造機會。美國市場更加穩固,前3大品牌蘋果、三星、LG的合計市場份額達到了75%。中國品牌中興通訊、聯想、華為的份額都在10%以下。”
看好華為OPPO小米走到了十字路口
未來5年中國“四巨頭”誰會領先呢?邁克爾·范看中的是華為和OPPO。他在報告中寫道:“我相信,未來3到5年,華為的智能手機年銷量將會達到2億臺,進一步威脅蘋果、三星的全球領導地位,因為華為研發實力強勁、產品性能強大、各地區業務比較均衡、海外執行力出色。OPPO和vivo的中國線下渠道沒有受到沖擊,它是否能在其它國家復制中國的成功經驗呢?我們并不清楚。我相信在未來的3到5年內,OPPO和vivo有能力變成亞洲強大的地區性品牌。”
至于小米,邁克爾·范認為它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報告稱:“對于小米而言,已經形成的品牌認知度、已經驗證的電子商務平臺仍然是最重要的資產,這點我們已經在11月14日的報告中強調過。我們相信小米會在以下方面加大投資:研發(尤其是硬件研發)、產品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Mi4和Mi5的上市時間相隔18個月,太過漫長,不利于保持品牌新鮮度)、營銷渠道管理(如何提高客戶忠誠度、在不同渠道或地區之間保持增長平衡)。”(鳳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