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新華新電網,內容未經查證,僅供參考
觸控業界低調王,突引發起訴傳聞
說到敦泰電子(FocalTech),媒體除了通過業界口碑和其不時更新的官網信息了解到敦泰在觸控及顯示行業的領先地位,甚少看到其產品宣傳以外的公眾事件訴諸于報端。但從2015年年底,業界就傳出不少風聲:敦泰以莫良華、覃海及其他16名離職員工違反競業限制為由,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并以莫良華、深圳信煒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業秘密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起訴方敦泰認為,按壓式指紋識別技術是其歷時3年研發,并經嚴格保密措施保護的,而被告方莫良華利用曾擔任敦泰副總及研發部負責人職位之便與相關人員獲得了相關技術并經進一步研發,再由莫良華成立的公司信煒科技向客戶進行產品推廣。敦泰認為被告侵犯了其商業秘密,并嚴重損害了公司利益。
業界眾說紛紜,敦泰首度發聲
一時間,業內對此事眾說紛紜,被告方敦泰前員工莫良華接受了媒體采訪并回應“我們很冤”,而起訴方敦泰則一直保持沉默,早前也拒絕了包括本社在內多家媒體的采訪請求。
近日得知,這起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內指紋識別競業糾紛第一案——敦泰狀告前員工莫良華等違反競業限制及信煒科技侵犯商業秘密案有了最新進展。
在經過一段時間沉默以后,敦泰終于針對此事首度發聲。敦泰法務呂處長代表公司對記者首次披露了此次訴訟事件的進展和前因后果,并回應了相關傳言;敦泰公司創始人胡正大博士也同時分享了敦泰的發展方向與最新成果。
“我們沒有冤枉他,起訴是為了維護正義”
記者:距敦泰提出起訴已過數月,莫良華也曾通過媒體喊冤,但你們一直保持沉默,為什么?
呂處長:敦泰企業的行事風格從來都是比較低調的。其實事情發生后,不少媒體要找我們進行采訪,但由于進入了司法訴訟程序,我們不會針對訴訟的內容做任何說明,這會影響司法公正。另一方面,我們并不想加入到口水戰中,很多時候,一旦你積極回應了,反倒還幫助對方做了公關宣傳。
我們的訴求已明確寫于訴狀中:停止競業、停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并給予敦泰經濟補償。我們目前可以回應的是:敦泰發起提告是因為有確鑿的證據,一切的事件發生都是莫良華從離職前就開始刻意策劃的,我們并沒有冤枉他。同時,深圳市勞動仲裁委員會本周已經做出裁決:確認莫良華在離職前就陸續成立多家相關公司從事與敦泰相同的指紋識別業務,確實違反了雙方簽定的競業限制協議約定,莫良華與他設立的相關公司應連帶承擔因此產生的相應的法律后果,必須向敦泰賠償。這已經充分說明敦泰的立場是正確的。
鑒于本事件已引發不少關注,且日前政府機構的部分判決已出。為了避免外界不必要的猜疑和公眾被對方顛倒黑白的“一言堂”所誤導,我司認為是時候就案件進展和傳言做出一個交代了,所以本次希望通過接受采訪對事件做出正面回應。
記者:為什么采用訴訟這樣直接且激烈的方式?
呂處長:首先,敦泰是一個業界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重視人才培養、注重員工發展、愿意為任何一位員工提供上升機會。但是,無論任何原因,敦泰都不能容忍像莫良華這種無視商業道德、破壞公平競爭、違反競業限制約定以及侵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對于這種違法以及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敦泰勢必要采取法律手段給予打擊與阻止。這種打擊與阻止,是一種正義的行為,是市場經濟下公平競爭的前提,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共識。
其次,敦泰還是一個上市企業,我們要對股東,還有800多名員工及其家庭負責。我們認為莫良華違反競業限制及侵犯商業秘密的做法,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徑,會對業界和公司在職員工造成不良誤導,認為:即使不努力工作,通過走這種投機取巧、違法犯紀的“捷徑”也能獲得成功。所以我們必須要采取起訴這種方式予以積極處理,矯正不良之風,并給予股東和在職員工一個交代。
“我們不遺余力的栽培提拔,卻換來他的背叛”
記者:能談一下莫良華當時離職的原因嗎?
呂處長:當時莫良華的離職理由是要轉行去做金融相關的投資事業,這個行業當然跟敦泰的IC設計業沒有競爭性。在莫良華離職之前與敦泰所有研發人員開的離職說明會中,他也“坦誠”地同大家分享了這個既定的從業計劃,全公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在莫良華離開沒多久后,我們就收到來自各方的消息,說他已創業了指紋識別IC公司,并從其離職前就開始不斷對指紋識別組員工進行“挖角”和對商業秘密的竊取,一開始我們半信半疑,直到發現離職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指紋識別組員工。經過大量的內外部搜證調查后呈現的事實證明:一切都是莫良華長期策劃有意為之的結果,他從一開始就在欺瞞。這與莫良華近日透過媒體發表的所謂“在資本市場碰壁后方加入信煒”的言論完全背道而馳,不過是堆砌在無數謊言上的另一個謊言罷了。
記者:莫良華在職期間,敦泰待他如何?
呂處長:敦泰成立于2005年,莫良華和其他研發工程師在2006年陸續加入敦泰。他們加入敦泰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非常年輕,也都懷抱著理想。
同時,敦泰對于優秀人才都會提供優厚的回報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并且不遺余力予以栽培。當年莫良華以一名普通工程師的身份加入敦泰,到他離職的時候已為研發副總,負責整個研發部門的管理,短短7年間既能有如此大的職位提升,不難看出敦泰“唯才是用”的用人作風。在莫良華擔任副總期間,公司對其的栽培力度和支持度也可謂全心全意,例如,莫良華對公司提出希望就讀長江商學院EMBA課程以提升其管理能力,公司不僅為其支付約60萬人民幣的全額學費,還允許其以上班時間報出差赴北京、廣州等地上課,期間產生的所有差旅費用也都是由公司承擔。
胡博士和公司對莫良華的栽培和厚待是業界都有目共睹的,莫良華在近日透過媒體發表的“感性告白”中也有所體現。但怎料人心的變化莫測是公司無法把握的,莫良華最終卻以欺瞞公司的方式離職并成立競爭公司回報敦泰,如此“恩將仇報”的做法,令我們公司及員工所心寒和不恥。
記者:莫良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離職時并沒有簽離職競業協議,是否屬實?
呂處長:每個員工入職的時候公司都有同其簽訂競業及保護協議,簽了就會生效,在員工離職的時候公司也會提醒離職員工有這個競業義務在,這些都有明確的證據。而且,從目前深圳市勞動仲裁委員會確認莫良華已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事實來看,他這種企圖誤導大眾的狡辯根本站不住腳。
記者:經歷了高管背叛之傷,敦泰是否有進行反思或取得一些經驗?
呂處長:我們沒有辦法防止人心的變化,這個事情發生以后胡博士很難過,公司員工更是震驚。IC設計業的特點就是所有的創新都在人的腦袋里,要這些人跟公司共同奮斗,需要有充分的信任,但是過于信任又會帶來目前我們面臨的這個問題。所以,敦泰對此反思后得出的結論是:如何要在信任與管理之間取得平衡,還是要靠制度,要全方位地健全相關制度和加強相應的管理。敦泰為此也開始著手在公司內部進行信息保密、人員職權分工、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完善工作。
雖然公司受創不小,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完善內部管理的過程,這樣看來,也不完全是壞事。即便如此,敦泰依舊會選擇繼續相信員工,并繼續不遺余力地栽培人才,有變化的是,將以健全的制度與管理作為依托。
“我們期待政府加強對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
記者:敦泰對莫良華成立的信煒科技也提出了起訴,能否就此事談一談?
呂處長:信煒專利部分與商業機密部分,公司正在與律師研議訴訟策略中,在此不作過多說明。
但如我們之前強調的,這整個事件都是莫良華從敦泰離職前就開始精心策劃、小心布局的,我們的確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才完成搜證。然而,在搜證過程中,我們很無奈的地方在于,我們作為國家的高新企業,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對新技術的創新研發上,未料卻遭遇這樣的傷害。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事件,為行業敲響警鐘,同時也期待政府相關部門對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有效保護,從而促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記者:我們知道敦泰是在臺灣掛牌上市的,若此類案件發生在臺灣,將會如何處理?
呂處長:假設這件事情發生在臺灣,因為臺灣有一個營業秘密保護法,營業秘密受到侵害的公司可以通報調查局。檢調單位會協助進入涉嫌侵權的公司進行搜索證據。最近這個法案進行了修改,對觸犯營業秘密者,新增刑事責任,最重有期徒刑為十年,最高罰金為所得利益之十倍。
2015年臺灣最高法院依據該法判決禁止臺積電離職六年的高階研發副總梁孟松,禁止使用、泄漏臺積電的營業秘密及人事數據,以及首創先例判決在過了競業禁止期間之后,梁仍不能到臺積電競爭對手三星公司工作,這件指標性判決,不只宣示對企業營業秘密保障以及高階主管競業限制,也保護臺灣產業以及臺灣整體國際競爭力。
記者:指紋識別是敦泰近幾年的重點項目,莫良華等人的離職對該項目的研發有沒有造成影響?
呂處長:肯定會有影響,因為走的大都是指紋識別組的員工。我們在2014年底已經正式對外發布第一代指紋識別方案,但正是因為莫良華于2015上半年的這一出鬧劇,影響了產品后續的開發進度,造成指紋識別產品線的開發和推廣都變得被動。最關鍵的是,這一事件導致整個研發團隊的工作情緒和工作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打擊,這也是我們先前提到必須以正當地強有力手段對該行為予以最有力回擊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經歷這件事情以后,敦泰指紋識別業務將何去何從?
呂處長:雖然莫良華事件對公司造成了一定創傷,但我們并沒有止步不前,而是積極地在短時間內加大了指紋識別產品線研發資源的配置力度和速度,力求組建一支國內指紋識別領域的精英研發團隊,目前看來成果顯著。所以,我們對今年一季度投入市場推廣的指紋識別產品非常有信心,加之敦泰多年基于觸控和顯示領域積累的雄厚客戶基礎,大多數品牌客戶都愿意優先考慮采用我們的指紋識別方案,畢竟敦泰不管在技術實力還是行業地位方面的成就都是得到業界認可的。
此外,敦泰第二款指紋識別量產機型將于第二季度初上市,接下來還有十幾款已經進入量產測試的機型也將陸續入市,相信敦泰今年推出的成熟的指紋識別方案能夠有效助力客戶實現在用戶和市場端的雙贏。
胡正大:敦泰不會成為“一代拳王”
記者:目前國內外的很多企業,內部不乏心懷雄才偉略且確有能力的高管,他們會不滿足于“打工者”的身份而希望自主創業,為了避免人才流失和更好的整合資源,不少企業會采用“內部創業”的方式同這些高管合作,投資這些高管成立獨立公司,以從這些獨立公司獲得盈收的一部分或技術的優先或獨家合作權從而達到共贏。這不失為一種優選,請問貴司為何當時沒有選擇以這種方式同現信煒科技董事長莫良華進行合作呢?如果當時莫良華提出該種合作方式,貴司將會是什么態度?
胡正大:敦泰用人堅持“唯才是用”的理念,企業向每一位員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職業選擇的無限可能。對于為公司做出較大貢獻的員工,公司更是給予超出行業標準的優厚回報。這也是為什么敦泰能在短短10年間從一個只有幾人的創業公司迅速發展到擁有幾百人的上市企業的關鍵因素。
敦泰的企業文化推崇開拓和創新,這不僅反映在企業對員工的期待上,更是敦泰一直以來面臨各種重大發展決策時奉行的解決思路,例如,公司在上市時實現了所有在職員工都有股可分,這在大陸乃至臺灣企業中都是罕見的。又比如,敦泰收購旭曜科技(OriseTech)后,在短短1年間就完成了多項內部整合和改善舉措,成功地使合并后的新敦泰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IDC技術的重大進展。這些例子都足以證明,無論敦泰還是我個人,都始終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在接納吸收各種新事物和新挑戰。
包括貴社提及的“內部創業”可能性的問題,我認為,只要當時莫良華有提出,我們都是可以考慮的,但是他并沒有。盡管我司一向極力培養及珍惜人才,但莫良華卻以欺瞞公司的方式宣稱將從事同科技業完全無關的工作為由提出離職,完全不給公司任何機會同其溝通后續合作的各種可能,對此我們表示很遺憾。
記者:中國有不少半導體公司因為抓住了一波機會而飛速崛起,又因錯失了下一波機會而走向衰退,我們稱之為“一代拳王”。敦泰在Touch上取得成功之后,是否會面臨“一代拳王”的窘境?
胡正大:感謝貴社提出的如此“尖銳”的問題。敦泰2015年觸控產品的總出貨量已經由之前的世界第二亞洲第一,躍升為了世界第一。
正如貴社所說,敦泰目前在Touch產品線上的輝煌有目共睹。實際上,敦泰從高速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對企業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和社會使命進行了清晰定義,那就是:成為全球領先的人機界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全球的行業技術創新和發展貢獻力量。這意味著,敦泰并不會執著于“電容屏觸控技術領頭羊”的行業地位,而會秉承企業的目標和使命,在整個人機交互技術領域持續創新,推出更多樣化、差異化的人機交互產品和技術。
令我們欣慰的是,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敦泰已于近兩年陸續向市場推出了多項人機交互技術新成果,例如:敦泰2015年推出的壓力感應技術方案,領先業界實現單芯片多點壓力觸控;敦泰于2013年開始投入超過千萬元資金及大量人力開發的指紋識別方案,已于今年初全面投入市場推廣銷售;更值得期待的,是敦泰今年將全面進入量產的“重磅炸彈”——SuperIn-cellIDC(嵌入式顯示觸控)技術,這會是顯示觸控領域一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性技術。
不難看出,敦泰并沒有固步自封,多年來的持續創新,都在為抓住下一波乃至下下波機會進行不懈努力,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相信:敦泰不僅不會是“一代拳王”,還要做“代代拳王”。
通過采訪的一層層深入,本社記者仿佛看到了多年前華為任正非與前華為副總裁李一男上演的那場“消滅叛逃者行動”的重現。對于孰是孰非,雙方都各執一詞,公理自在人心。
截止發稿之時,敦泰起訴莫良華等16名離職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案件,對莫良華個人的起訴部分已得出判決結論,其他人等的案件仍在審理中。期待勞動仲裁委和法院的最終判決,我社也將密切關注此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并持續進行第一時間的追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