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在《手機報》舉辦的“指紋支付‘安全’決定未來——暨指紋識別下一個風口‘印度’”論壇上,來自浦發銀行總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深圳)的負責人葛亮作為金融機構的代表,與指紋識別行業同仁們分享了科技與金融方面的問題。
葛亮介紹稱,2013年5、6月的時候微信找到了浦發銀行,希望有一個線下的支付環境,通過微信支付讓整個小微商業模式形成。到了2013年10月份,用了4個月的時間形成二維碼,之后移動支付開始普及。普及的的背后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無卡支付,還能夠多卡使用,讓我們出門只需帶一部手機就可以。
第二個與移動支付有關的事情是微信錢包新增一個工具:沃爾瑪卡。浦發銀行在全國發行了第一張卡,將騰訊和沃爾瑪聯系在一起,讓互聯網無卡購物推進了一步。
葛亮表示,商業銀行是全球范圍最大的資質體系,與互聯網的第一個關系是創新引起迅速增長;第二個關系是商業銀行有巨大的用戶群體,“我們給沃爾瑪在一年內帶來30萬用戶——這就是我和移動支付的緣分。”
當天,葛亮向在座行業精英們介紹了商業銀行的科技金融與投貸聯動。
葛亮介紹到,商業銀行的科技金融與投貸聯動是現在的國策。科技金融最早出現在2011年美國作家的《科技金融與突破》一書中。通過國務院研究中心在過去40年統計的數據,科技金融的區別在于科技創新如何才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財富,就是科技與財富相結合。我們唯一能讓科技與財富結合的方式就是通過科技的不斷創新加上財富的不斷孵化。
今年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到了投貸聯動,啟動投貸聯動試點,進行金融的孵化。投貸聯動成為了國策,國策要求在10家銀行內進行投貸聯動,這是科技金融發展契機,科技產業產值將會大于2萬億,對經濟增加的貢獻率更是大于50%。
葛亮表示,“把指紋放在手機上再用移動設備進行指紋支付,本身就是科技型技術。風口來了,有了技術就能上天嗎?我想技術之外還需要有經濟的力量。我們的商業銀行大概能給大家做的事情有:存款管理、貸款融資、結算現金、增值服務。”
商業銀行在做科技金融時除了能給大家債券融資,還能夠給大家股權融資,這就是國務院強調的投貸聯動。
此外,葛亮也介紹了浦發銀行的情況。
葛亮稱,浦發銀行是全國最早也是目前為止唯一成立的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也就是以股權加債權的服務中心。浦發銀行能為大家提供的是從種子企業到上市、并購與被并購的過程中,將提供全流程的服務。
最后,葛亮還分享了一條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政策:現在科創委推出了“銀政企”合作貼息項,在很多城市為加強對科技型的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市政府都會實行“貼息貸款”,政府給認定的高新企業很多優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貸款的利息為0,比沒有利息優惠的貸款要節省很多。浦發銀行就是深圳市“銀政企”合作貼息項目的合作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