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華為成為中國創新企業的典型,任正非在科技大會上的發言也廣為流傳。

那邊,美國人卻磨刀霍霍,要對華為下手了。
這是繼3月中興被“制裁”后,美國再一次對中國企業出手,舉國沸騰!
美國,向華為開槍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美國商務部向華為發出一張傳票,要求華為提交有關將美國技術出口或再出口至古巴、伊朗、朝鮮、蘇丹或敘利亞的所有信息,并且需要提交過去五年運送至這些國家的產品的信息。該調查旨在確認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的出口限制。目前,該傳票已送至華為位于達拉斯郊外普萊諾的美國總部。
事實上,在對華為下手之前,美國也對中興采取了行動。今年3月,因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美國商務部下令禁止國內制造商向中興通訊出售元器件。隨后,美國對中興通訊提供了臨時許可,但該臨時許可是從3月24日起至6月30日,是否繼續調查的主動權仍掌握在美國商務部手中。
盡管美方對華為、中興的調查冠冕堂皇,但包括很多西方觀察家在內的全球分析人士均認為,美國這樣做是為了打擊中國高技術公司的競爭力。華為被看成中國高技術公司的楷模,讓美國通訊產業備感壓力,美方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現在它對華為遍布全球的業務也產生了一些危機感。
考慮到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馬上要開了,美國現在放出風聲,要對華為下手,也不排除是借此向中國施壓。
華為正面回應美國
華為在美國的遭遇并不具有普遍性。如在英國,華為已運作15年,有1100名員工,業務遍布15個地區,與200多家英國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今年5月份,華為與英國貿易投資總署還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對于美國市場,任正非2014年6月首次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說了一段這樣的話:“中國越強大,美國就越打擊。打擊不是抽象的,看好一個苗頭打一個。其實美國打的不是華為,是中國”。他還表示,我們也不知道接下來的困難還會有多大,就是努力前進,自己想辦法如何去克服。
針對此次美國的調查,華為發表聲明稱,華為在“出口管制方面有相當嚴格的行為準則、充分的培訓和詳細的政策,并且在此問題上與有關政府部門積極配合,其中包括美國商務部。”
制裁華為!所謂“最開放”的國家原來是這樣的
“國家安全”,是美國政客批評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最大法寶。此前的2008年,華為聯合貝恩資本收購3Com公司,也遭到美方的棒打,原因也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2010年,華為競標美國斯普林特公司移動電訊設備合同,也因美國議員提出的“國家安全”原因受阻。更早前的2005年,中海油并購美國尤尼科公司,也因美國政客的威脅“國家安全”的指控而無果而終。

圖為那些年,美國對華為、中興的打壓
只要是來自中國的投資,美國政客都會拿著放大鏡觀察,有時放大鏡甚至變換成哈哈鏡,如果發現鏡頭下有任何可炒作的東西,就不惜極力渲染。
這種丑陋,卻正暴露出美國對中國投資的雙重心態。一方面,美國經濟需要中國投資,更歡迎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但另一方面,假如中國企業購買美國公司,尤其是一些能源、技術等敏感領域的資產,盡管純屬商業行為,也會遭遇極大阻力,甚至被妖魔化。美國這個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原來是這樣的,這讓中國人大開眼界。
即便如此,華為仍舊在國際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展現出了一家中國企業的創新實力和強大競爭力。任正非堅定表示,華為未來5年的銷售目標要突破1萬億,這意味著華為將不僅僅是世界500強,還要躋身于世界50強,這會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民營企業!
中國不會輸!正如近日任正非在央視新聞聯播呼吁:“中國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中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