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智能手機推動下,指紋芯片產能迎來噴發式增長。
據手機報發布的5月份指紋芯片出貨量排行榜顯示,出貨量超過1KK的廠商共有五家,依次是FPC、匯頂、新思、思立微、邁瑞微;前十家企業總共出貨量達到了35.92KK。預計今年下半年出貨超過1KK的企業將會達到8~9家,指紋芯片進入到“大躍進”時代。
作為排行榜中前十企業為數不多的臺灣企業,神盾5月份出貨量為0.772KK,排名第六位,僅次于邁瑞微。神盾總經理蘇界賓在接受手機報采訪時表示,神盾6、7月份的出貨量將會突破1KK,從而踏上“百萬級”列車。同時他透露,神盾目前已經與一家國際大品牌展開了合作,在今年下半年將會面向市場。明年將會向前三發起沖擊。
十年成長之路
神盾成立于2007年,主要業務為被動式電容式指紋辨識感測晶片之IC設計、研發及銷售。成立之初重心在筆電領域,客戶為華碩、聯想、惠普、宏基等。
2014年神盾開始涉及手機領域,最早曾是三星的算法供應商。隨后神盾推出了自己的手機指紋識別芯片ET300/310并成功實現量產。2015年進入三星手機供應鏈體系,目前已經采用其指紋產品的品牌包括中興、努比亞、小辣椒等。去年12月,神盾也順利的在臺灣實現上市,成為了繼敦泰、義隆之后第三家指紋芯片的上市企業。
據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整理,2016年上半年,國內10款重點旗艦機均配備了指紋識別功能。指紋芯片對于終端品牌的爭奪戰愈加激烈。
不過今年帶有指紋的智能手機單價相交于去年大幅度降低。360、中興先后推出599元和699元的智能指紋手機,對于整個指紋行業來說,既有終端普及化帶來的巨大市場誘惑,同時又有要不斷滿足終端對于指紋高性能要求的緊迫感。
尤其是在中國移動支付超規模增長速度下,指紋手機由單一解鎖向支付安全過渡,而指紋芯片的制程、算法、工藝都是實現“信息安全化”的重要途徑,對于指紋芯片廠商來說,也是能否實現“安全”的衡量標準。
蘇界賓透露,神盾在產品方面有四大優勢;首先作為算法出身的指紋芯片企業,神盾擁有自主算法,可以保證算法和芯片完美結合;其次神盾的產品都是單芯片,這樣一來晶圓的良率就會大大的提高;第三,被動式的制程,生產周期短,可以迅速出貨,同時還可以降低5%左右成本;最后,神盾的產品綜合良率在95%以上。
在指紋芯片領域,瑞典的FPC無論是規模和出貨量一直占據榜首的位置,據手機報了解,FPC在2015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是排名第二匯頂的4倍。不過在蘇界賓看來,隨著國內指紋芯片廠商今年的不斷發力,至2017年,FPC的市場份額將跌至50%以下。“在這一階段,國內芯片廠商也將展開一輪淘汰賽,各家企業也會使出渾身解數,保證自己不掉隊。”
資源爭奪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涉及到指紋芯片設計和研發的企業(含小批量出貨)達到了35家。而蘇界賓認為,這個場景在幾年前應該是百花爭鳴,但是現在將進入到“收斂期”。
“明年下半年指紋芯片行業將會進入資源搶奪期,比如說模組廠、晶圓產能以及客戶群等,如果芯片廠在今年下半年還不能得到這些資源,預計到明年就回‘收斂出’一大批企業。”
蘇界賓對手機報表示,很多指紋芯片企業都是在手機行業上轉移過來的,所以行業與手機行業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指紋行業的收斂期比TP還要快,明年就會有一大部分企業消失掉。”
今年由于指紋芯片的迅速放量,已經觸發了晶圓搶奪戰的引線。晶圓廠在8寸晶圓的產能上嚴重吃緊,誰能搶到晶圓廠的資源,成為了今年下半年競爭的關鍵。而蘇界賓所說的的資源爭奪戰或許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提前上演。
另外,手機指紋芯片行業目前包含了兩類企業,其中一部是原來的手機觸控芯片企業,另一部分是傳統的指紋鎖芯片企業,“不管是哪一類型的企業,如果到現在還沒有推出一款產品面向市場,那么這些企業今年在下半年就非常困難。”
今年有企業將指紋芯片的價格直接拉低到2美金,對于此前的市場平均價格直接砍掉了一半。對于這種“價格戰”的現象,蘇界賓認為,指紋芯片的成長速度很快,兩年多的時間,出貨規模成幾何倍數增長,比手機攝像頭行業的發展還要快。那么在快速成長的同時,價格受到的影響必然也會很大,價格戰是必然的。
“其實指紋芯片廠商和模組廠商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我不需要多賺錢,只要能夠有生存機會。”但是他也表示,2美金已經接近市場價格臨界點,不會再有價格低至2美金以下。
蘇界賓預計,明年指紋識別功能在手機上將超過50%的覆蓋率,但是指紋芯片企業之間的距離也會被進一步拉開。最終誰能夠“跟上,不掉隊”,到時候就要看企業在工藝、資源、資金、客戶等綜合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