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場這只被囚禁的猛虎,終于被放出來了!”印度當地財團在統一消費稅提案獲國會通過后高呼。此次稅制改革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最重大的改革,這將打破過去因各邦“藩鎮割據”而形成的消費市場局限,為印度的經濟爭取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0年等待
早在今年6月,高盛便唱多印度作為最大消費市場的潛力,并稱印度將在未來20年內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消費市場”。本周,印度就親自給高盛的這一判斷蓋了個章。
周三,印度聯邦議會以203∶0的票數一致通過創立全國統一消費稅的提案,這距離該提案最初提出已有近30年之久,被認為是印度經濟開放以來經歷的重大改革之一,同時也成為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來的最大經濟領域成就。改革后形成的全國統一消費稅將取代各地現存的十多種不同相關稅制,并將最終形成一個擁有12.4億人口的統一消費市場。
事實上,印度股市早在上周便已在稅制改革成行的預期中,創下了自2015年8月來的最高點。周三這一消息一經發出,各大外資公司也紛紛向印度發來“賀電”。微軟印度稱這標志著印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沃爾瑪印度也祝賀印度在改革方面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據悉,此次稅制改革后續還需再由印度至少一半以上的地方政府批準后,才能最終生效。若進展順利,整個流程預計將于今年底前完成。
經濟割據
在印度各大企業皆為這一稅制改革興奮不已的同時,印度政府方面也傳來了冷靜的聲音。印度財政部部長哈慕克.阿德哈表示,這一改革稍后仍有諸多技術性細節有待商定,“這僅僅是個開場,真正的困難還在后面”。
印度有27個邦,此前每個邦都有自己不同的商品和服務的稅率和稅法,同時在邦與邦之間也設有關卡,稅收的重疊物提高了企業的物流及經營成本,從而降低了印度整體發展的經濟潛力。因此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大黨辛格執政時期,中央政府就想建立一個統一的稅制,但卻受困于政治體制。
西華師范大學中國周邊研究中心主任龍興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印度的地方勢力長久以來與中央勢力相抗衡。這一改革之所以在提出了幾十年后的現在才得以落地,很大原因在于地方勢力的阻撓,畢竟這牽涉到各邦的稅收收入問題。
為降低地方對于改革的阻力,莫迪政府此前提出多項補救措施。其中包括為被取消獨立征稅權力的邦政府以及聯邦政府分配在統一消費稅中獲得股份,令各邦能夠分配到相應的稅收利益。
龍興春對于稅制改革的最終通過還是持樂觀態度的。他表示,莫迪在印度具有很高威望,他所帶領的執政黨人民黨在目前民意支持率頗高,同時還掌握著國會的多數席位,這也是改革方案能夠邁出歷史性第一步的決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即便地方仍存顧慮,但在當前這個統一大發展的過程中,不加入即意味著邊緣化,因此各邦料將順應主流。
統一市場
當然,在未來“擺平”了地方意見之后,這一稅制改革的實效究竟能發揮至何種地步,就要看印度的執行效率了。
中央政府通過法案后,每一個邦還得有配套的地方法令落地實施才行。不過這個法令將來怎么落地,目前看還是一個遙遙無期的事情。政治風險咨詢公司美國歐亞集團(600697)分析師薩沙.萊瑟科斯齊表示,此次稅制改革對印度的經濟影響不會立即顯現,“印度各地方真正執行統一稅率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后對經濟的拉動才能真正顯現”。
但無論如何,此次稅收改革對于印度而言仍是歷史性的一步。龍興春表示,印度將以一個統一的增值稅制度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單一市場,以此取代目前由國稅、邦稅和地方稅拼湊成的冗雜稅制,同時聯系起過去被分割成27個邦的小市場。長遠來看,新稅制還有望改善稅務合規,事實上將增加政府收入,有助于降低印度一直以來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
對于國內產業而言,新的商品服務稅將有助于推動印度制造業發展,因為它將減輕本地制造產品背負的沉重的“稅上加稅”負擔,并解決目前這種因官僚體制和物流問題而面臨的困難。另一方面,消費稅的統一也為外資在全印度開展業務創造了極大便利,同時大大提升外界對印度繼續進行其他改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吸收外國投資。
經濟學家預計,這一稅制的現代化改革將為印度經濟帶來顯著的刺激,GDP年增速將因此提高1.5-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