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手機報在線統計,除了印度本土的Micromax、Intex、Karbonn、Lava等,截至目前,從手機品牌商到手機配件供應鏈,國內企業都已經積極展開在印度的布局,品牌商包括華為、中興、小米、聯想、樂視、OPPO、vivo等,據稱非洲之王傳音近來也積極布局印度市場,其中OPPO和vivo都已經建立了工廠。日前,據印度媒體報道,小米為加強印度市場布局,已經與鴻海取得合作,計劃新建2座工廠,設立手機組裝生產線。事實上,早于去年8月,鴻海就已經與小米在印度南部的安德拉省的契托爾的確設立了手機組裝生產線。
據該媒體表示,小米與鴻海計劃在印度再興建2座工廠,小米稱,通過與鴻海集團合作,小米規劃在印度再新建兩座工廠。據小米在印度市場主管詹恩稱,截至目前,小米正積極與印度各方政府洽談,確定土地和新建工廠相關議題。此外,其還表示,目前新設廠地點尚未確定,規劃工廠由鴻海營運并由鴻海所有,工廠專為生產制造小米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據詹恩強調,新建的2作工廠并不會采用合資的方式,不過,鴻海與小米之間有財務規劃。眾所周知,當前很多國內手機品牌商及供應鏈企業,但其中較為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采用獨資的方式還是采用與當地合資的方式進入印度市場。而小米與鴻海,兩者都不是本土企業,這可謂是一種的合作方式。
對于究竟是采用獨資還是采用合資方式,在利弊方面,兩者都十分明顯,其中合資有利獲取政策支持及資源、快速市場突破及布局,但由于文化制度差異,必然存在合作問題,因此需要極強的合作技巧和管理能力。而獨資的優勢在于自由度,對于掌握了一定資源和信息、有競爭力的企業而言,獨資為最佳選擇。
海派人員曾對手機報在線表示,中國手機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獨資和當地企業合資,這兩種合作模式都各有利弊。合資企業能夠快速進入印度市場,充分利用印度公司的本土人力資源和政府資源,但是合資企業由于兩國的思維模式和經營理念不一致,很容易導致合作失敗。
此外,海派人員還強調:“因此在合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調查和了解,在互相信任和理念一直的基礎上,才可以致力于雙方合作。并且合作后中方企業應注意控制技術和供應鏈,這兩樣是目前印度手機產業最缺少的,一旦印度公司掌握了這些,雙方的合作很可能會出現危機。所以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個人建議中國企業還是獨資比較好。”
此次小米再次與鴻海合作新建2座工廠,“小米與鴻海有財務規劃,但是不會采用合資。”從這方面來看的話,肯定是小米或者鴻海中的一員出資,但究竟是誰我們暫且不知。不過,從鴻海在印度市場的布局來看,其計劃到2020年在印度建立10到12個制造工廠,并計劃與印度伙伴合作投入線上服務、行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再生能源等領域,因此此次可能名義上是由鴻海出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聯想在印度主攻線上渠道以外,OPPO和vivo主攻的還是線下渠道,OPPO和vivo可謂繼續保持了其在國內的營銷模式,包括其在南亞市場,均采用線下營銷渠道,這與當地的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小米同樣在印度加強了線下營銷渠道。
早于上個月,小米為拓展其在印度線下的營銷渠道,就已經與JustBuyLive及富士康旗下的InnoConn建立了合作,幫助小米接觸小城鎮的消費者。據稱JustBuyLive及富士康旗下的InnoConn將專門為小米在印度市場設計一種直銷模式,即直接由渠道商向小米采用,并直接以應需模式向零售店供貨,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在于中間的交易商變得更加少了,即中間賺取差距的環節被剔除了,使得小米在印度的銷售價可以更低。
這種模式其實在國內早已經盛行,華強北的白牌手機市場很多就是采用這種模式!不過,小米如果走線下渠道的話則必然會與OPPO及vivo產生沖突,這對于小米而言似乎毫無優勢,眾所周知,OPPO和vivo一直以來主打線下渠道,其很重要的一種廣告模式就是大力燒錢,不光是在印度,包括在馬來西亞等南亞地區都是如此,這種廣告營銷更為直接的將品牌與門店合二為一,但是這種廣告營銷的費用也導致其利潤空間的壓縮。
據了解,對于進入印度市場的國內手機品牌商而言,它們為了大力推廣自己的品牌,甚至將提供給渠道商的傭金提高了10%,其中有些更是愿意在付利潤率的情況下進行銷售。而印度本土廠商的利潤大概只有2%-3%,這導致它們與國內手機品牌在營銷方面毫無優勢,讓原本就低利潤空間更是大為縮減。在這種惡性競爭情況下,印度本土手機品牌只有兩種選擇,第一是和國內手機品牌一樣,壓縮利潤空間犧牲利潤;第二是選擇在特定的市場進行營銷,降低廣告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