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TPK-KY (TW:3673) 宸鴻盛贊GIS-KY(TW:6456)業成的營運模式真的很成功時,TPK此前的合作伙伴日本寫真也同樣看上了業成。近日臺媒表示,日本寫真將撤出與TPK此前的合作,轉而與業成結成新的同盟關系。
在蘋果手機在觸控技術上轉向內嵌式in-cell觸控技術后,處于外掛式陣營的觸摸屏廠商都曾有過一段病急亂投醫的盲目期,其中大力投資所謂的納米導電材料技術,研發更具競爭力的柔性觸摸屏,成了當時同為外掛式陣營的兩大死對頭,歐菲與TPK共同選擇,雙雙花重金打造自己的納米銀導電膜觸摸屏產品。
當時TPK就與日本寫真一起,聯合美國的納米銀材料供應商,組建了一家專門生產納米銀導電膜觸摸屏生產企業,由日本寫真負責前段成膜,TPK則負責產品設計、工藝實現等后段生產,TPK還為此組建了龐大的量產化技術團隊。
歐菲也不甘示弱,與國內納米材料集中研發生產基地蘇州的研發企業一起,建立了自己的納米銀壓印技術觸摸屏產能。
不過,市場上對柔性觸控的需求,并不是觸摸屏行業所理解的只是簡單的固定曲率彎曲,而是要能真正實現雙向彎曲,并且能抗雙向拉伸的完全柔性產品。但要實現這個要求,除了高分子導電材料外,即便是科技界吹噓能改變材料歷史進程的所謂石墨烯材料,暫時也還不能實現量產。因此,基于同樣的原因,納米銀材料觸摸屏產品沒能進入主流市場。
隨著柔性OLED顯示技術的突破,全面屏顯示觸控技術也成為了可量產的現實。全面屏技術這個新的市場需求也再次給顯示與觸摸行業出了個新的技術路線選擇難題。不過,三星在固定曲率柔性OLED顯示屏上,仍然選擇了傳統ITO材料時,行業對于ITO FILM觸摸屏的生產技術信心又回來了。
與三星強悍的OLED技術實力不同,傳統的顯示與觸摸廠商,只能在寄希望于傳統的液晶顯示屏技術,或把柔性OLED技術作為硬屏技術使用的客戶。
而傳統的液晶顯示屏要實現全面屏技術,在邊緣觸控的解決上,遠沒有三星的固定曲率柔性OLED顯示屏方便。三星可以通過把邊緣部分彎曲成3D狀態,把邊緣部分隱藏起來,甚至三星還可能通過分屏顯示與觸摸技術,把邊緣部分的觸控與顯示功能進行單獨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邊緣觸控體驗不佳難題。
但傳統的液晶顯示屏在實現全面屏技術時,要在邊緣部分得到較好的觸控體驗,外掛式膜結構觸摸屏仍是目前較好的解決方案,這也是蘋果在把柔性OLED技術作為硬屏技術使用來達到全面屏顯示效果時,也同樣選擇了外掛式膜結構觸摸屏主要原因。
日本寫真是蘋果iPad薄膜觸控感應器的唯一供應商,也是iPhone 3D Touch壓力傳感器唯一的供應商。業成的母公司鴻海在收購夏普后,業成和夏普都是iPad的顯示與觸摸直接供應商,與日本寫真的業務關系更加緊密。
而TPK今年跟歐菲宣布策略聯盟,歐菲的薄膜感測器結合宸鴻的后段模組貼合,共同拓展市場后,宸鴻和日本寫真的合作也正式瓦解。日本寫真本來與TPK合作的納米銀項目早就已經宣布死亡,TPK也處置了納米銀項目的產能,現在TPK還要與歐菲合作,意圖分食日本寫真3DTouch壓力傳感器的訂單,日本寫真跳槽到業務與TPK高度重合的業成那也是情理之中。
對于與日本寫真結盟和傳聞,業成也僅表示,對于任何產業合作抱持開放的態度。不過5月31日業成董事會通過了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GDR(海外存托憑證),發行股數2,400萬——3,000萬股,以昨日229元收盤價計算,籌資規模約55億——70億元新臺幣的增資案,投資重點項目主要放在搭配OLED面板的3D Touc傳感器貼合新設備上。
并且市場傳出蘋果有意透過此增資案投資業成,增強業成后續主動切入OLED全貼合業務的信心。此前有傳聞稱,由于三星的柔性OLED顯示屏全貼合難度較高,加上為配合使用柔性OLED顯示屏,蘋果也對自己的3D Touc傳感器模組進行了重新設計,全貼合的加工難度也比往更高,因此當蘋果有意讓業成和TPK切入柔性OLED顯示屏全貼合業務時,業成和TPK都怕良率不高而沒有答應。
但日本寫真手上握有搭配三星柔性OLED顯示屏的iPhone 8薄膜觸控感應器訂單,如果蘋果、業成、日本寫真三家一起合作的話,要克服三星柔性OLED觸摸顯示模組全貼合技術難題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明年蘋果希望全部的新機都轉向柔性OLED顯示屏,如果三星不積極擴產其全貼合產能的話,根本無法滿足蘋果的訂單需求。事實上據李星了解,三星自己都在為其旗艦機型的3D玻璃蓋板全貼合產能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希望藍思、伯恩、比亞迪等中國供應商能利用一些本土資源,降低投資成本,主動切入到3D玻璃蓋板與OLED顯示屏的全貼合業務中來。
而另一個同樣龐大的市場,是中國國產手機的液晶全面屏全貼合產能。TPK結盟歐菲,除了歐菲想借TPK的通路進入蘋果的一籃子采購計劃中外,TPK也希望通過歐菲的關系進入中國國產手機品牌高端市場,來充分發揮其液晶顯示屏全貼合技術優勢。
這邊是蘋果上百億的OLED全面屏顯示模組觸摸屏與全貼合訂單,另一邊是中國國產手機品牌上百億的液晶全面屏顯示模組觸摸屏與全貼合訂單,只要是身處手機供應鏈上的觸摸與顯示企業,都將為之瘋狂。除了自己砸巨資建設產能外,拉有共同資源的上、下游入伙,抱團在市場爭奪訂單,也是快速獲得市場份額的好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