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背景下,大唐電信9月13日,擬以3.32億元的價格轉讓上海上海優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優思)和深圳優思偉業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優思)各100%股權,試圖扭轉其虧損局面。
立志深耕“集成電路+”的大唐電信終于決定甩開已成拖累的部分低端手機業務資產。
9月13日,大唐電信公告稱,將以3.32億元價格掛牌出售上海優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優思)和深圳優思偉業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優思)各100%股權。值得注意的是,“優思”也曾是最早展露頭角的智能手機廠商之一,但因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未能保持“先發優勢”而敗下陣來。
“因為現在手機市場可以說是寡頭壟斷,基本上前5位的廠商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知情人士表示,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優思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壓。
拋售資產防戴帽?
大唐電信正清退與關鍵戰略相距較遠的虧損資產。
大唐電信9月13日公告披露,其將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的方式同時對外轉讓上海優思和深圳優思100%股權,而這兩家公司皆由大唐電信全資子公司大唐終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終端技術)持有。其中,深圳優思最早由上海優思于2011年發起設立,直到2015年才將全部股權轉至終端技術旗下。
上海優思100%股權的掛牌價格擬為3.2億元,深圳優思的掛牌價格擬為1150萬元。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的主要財務數據,上海優思的凈資產為6982.57萬元,深圳優思的凈資產為2537.04萬元。而以2016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深圳優思和上海優思經評估后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分別為896.67萬元和3.11億元。
兩個被出讓資產均已陷入虧損狀態。評估報告顯示,深圳優思2015年凈利潤為負58.2萬元,2016年凈利潤為負2966.82萬元;上海優思的業績在近三年業績持續大幅下滑,其中2014、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8494.43萬元及799.94萬元,但2016年凈利潤則跌至負2.33億元。
對于上海優思近年來業績下滑現象,9月14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大品牌廠商市場份額的增加,上海優思主要服務的小品牌廠商逐步退出市場,因此,上海優思的業績也隨之降低。
“轉讓上海優思和深圳優思股權,可在優化公司產業結構的同時,為公司實現部分現金流和投資收益。”大唐電信在公告中披露,以2016年底的財務數據為基礎測算,本次轉讓完成后,當期將為公司帶來合并報表收益約2.1億元。
截至目前,大唐電信的虧損狀態已持續了一年半。2016年,大唐電信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17.76億元,較2015年下跌了約63倍;2017年上半年,大唐電信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3.22億元。
“這屬于一個經營上的調整吧。對于業務上在市場上競爭力不是很強(的資產),業務要是持續虧損的話,從一家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都會采取一些業務調整。”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智能機業務“起大早趕晚集”
以優思手機目前的窘境可能很難想象其曾引領行業風潮的景象。據優思官網介紹,2005年上海優思成立,2006年推出第一款產品U2,超薄、手寫GSM雙頻手機,累計銷售超過200萬套,“獲得巨大成功”!
在智能手機領域,從為知名廠商代工到推出旗艦產品,優思也一度是弄潮兒。2010年,優思相繼推出其第一款Windows Mobile智能手機、第一款Android智能手機;2011年,優思則分別推出基于mtk、聯芯、高通平臺的多款智能手機;2012年又同時推出三款雙核智能手機,分別覆蓋3種3G制式;2013年,優思因被金正恩盛贊的朝鮮“阿里郎手機”的代工廠火了一把。

大唐電信在2008年至2012年逐步將上海優思納入麾下。“我們一直都強調‘芯-端-云’,端就是指終端,其實是我們產業布局的一部分。單純做芯片必須要著眼產業鏈,要跟終端,就是用戶端的應用產品結合起來。”前述知情人士人士表示。
9月14日,記者致電了優思官網顯示的客服電話,對方稱優思已不做智能手機業務。而在兩大知名線上銷售平臺上,優思的商品局限在幾款功能機,售價在幾十元至二百元不等。
除優思外,大唐電信在智能手機業務上也做過其他嘗試。2015年,大唐電信成立葫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葫蘆科技)。葫蘆科技曾推出為演藝明星韓庚定制手機庚Phone、北京國安足球隊推出定制手機御Phone等。
TMT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分析認為,智能手機市場,不論定位在國內還是海外,即使具有先發優勢,若無法跟著環境變化不斷找到自己位置就很容易被甩下。而對于大唐電信而言,其主攻的集成電路行業近年來競爭形勢也愈加嚴峻,“斷舍離”之后深耕主業或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