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李星從產業鏈中了解到的信息,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廠商開始頻繁造訪日本面板產線制造商,尋求ROLL TO ROLL膜式蝕刻線的產能。有消息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為日本寫真Nissha提供設備的面板產線制造商,到手和意向的中國廠商訂單加起來快要突破150條生產線。
在今年初也有中國的產業界人士對李星表示,中國境內的兩家企業為了能拿到蘋果后續LCD液晶版的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訂單,各自規劃了60條ROLL TO ROLL膜式蝕刻線來生產ITO導電膜電容觸摸屏SENSOR傳感器。
其實藍思科技早在2017年11月8日還對外發布了《關于與 NISSHA 株式會社簽訂合作意向協議的公告》,內容顯示11月6日公司及全資子公司藍思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日寫藍思科技(長沙)有限公司與日本寫真NISSHA株式會社就觸控感應器產品的生產合作簽署了基本協議,擬以合資成立的日寫藍思科技(長沙)有限公司為主體,從事受日本寫真Nissha委托由Nissha定義的DITO1(雙層摻錫氧化銦)觸摸傳感器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業務。其中日寫藍思科技(長沙)成立于2017年3月。
中國廠商的大單砸下來雖然讓日本企業感到興奮的同時,也讓企業管理層十分頭疼。因為自蘋果在手機上改用in-cell LCD內嵌式觸控顯示屏后,日本企業原來負責膜式生產線的部門就沒有了業務,除了輔件和售后人員,其它工作一直幾乎處于停止運營狀態,原來部門的大部分人員也被撤換到了其它崗位上。
為了完成中國廠商的訂單,日本廠商不得不從去年年中開始重新召集原來的團隊,重新啟動膜式生產線的生產,但由于人手與場地的不足,預計百多條生產線全部生產出來,并運往中國境內安裝調試完成,至少需要兩到三年以上的時間。
根據李星按以往的經驗測算,60條ROLL TO ROLL膜式蝕刻線的實際產能太約為1億片,按中國廠商的技術儲備與管理水平,如果制作成蘋果品質標準的GF電容觸摸成品,實際產出在8000萬片左右,接近目前日本寫真的NISSHA的年產能。
目前為柔性AMOLED配套的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產能,主要由日本寫真NISSHA和三星電子自己控股的企業生產。日本寫真NISSHA配套蘋果的柔性AMOLED產品,三星自己控股的企業則為自己的三星品牌手機配套。
其中三星主要采用傳統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和Y-OCA一體化電容觸摸屏兩種模式為柔性AMOLED產品配套。但由于Y-OCA一體化電容觸摸屏的良率與產出效率仍處于緩慢提升級段,目前僅能滿足其NOTE系列手機部分采用,不過為了提升三星品牌手機的市場競爭力,三星正在進一步提升Y-OCA一體化電容觸摸屏的產能,并讓部分S系列高端手機也開始采用。
而蘋果則沿用了iPad的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設計,目前全部都是由日本寫真獨家供應。不過下一代的新LCD版手機產能供應上,日本寫真由于沒有意愿繼續加大投資擴產,只負責提供DITO膜SENSOR部分,并且這一部分的產能供給會不會也轉移到日寫藍思科技(長沙)來生產,目前蘋果還在評估之中。
至于GT電容觸摸屏的成品貼合和顯示模組全貼合部分,宸鴻和業成都表示有拿到蘋果的訂單,雙方最后具體能出多少貨,則要看彼此之間的產能釋放速度和良率狀況了。
而包括藍思科技在內的中國境內這兩家投建60條ROLL TO ROLL膜式蝕刻線廠商,雖然都已經在蘋果的供應鏈系統里面,并且有其它零部件在正常批量供貨,它們GT電容觸摸屏成品貼合的部分,也都得到了蘋果的部分技術支持,但最終能不能成為蘋果這部分的產能供應商,仍需要等新建的產線通過了蘋果的最終審核才能確定。
實際上市場除了蘋果購買的三星柔性AMOLED顯示屏與新版的LCD顯示屏會采用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外,目前中國境內新設的柔性AMOLED產線,也全部是規劃為采用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產能。
這也就是說,除了來自蘋果的需求外,中國境內的柔性AMOLED產能啟動后,也將為行業陸續帶來4到5億片的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市場需求。外掛式GF電容觸摸屏市場在平穩過渡了三年后,將迎來另一個快速增長的春天。
當然,如果蘋果訂單生產順利,中國的柔性AMOLED產能出來后,也不排除中國境內這兩家投建60條ROLL TO ROLL膜式蝕刻線廠商,憑借此前的技術積累和資本市場的力量繼續擴產,從量、價兩方面阻止其它廠商跟進這塊業務,在市場上形成雙寡頭的局面。(手機報/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