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印度制造的手機在全球占到了11%份額,而這一數字今年仍然在持續攀升。今年4月份,有印度官員表示,目前印度已經超過了越南,成為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手機制造國。]

此時的印度市場看上去“炙手可熱”。

自三星、蘋果以及富士康等廠商宣布了印度建廠計劃后,小米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合力泰(Holitech)正式宣布,三年內將投資2億美元在印度建廠,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就可開始在印度生產零部件。目前該公司已經與印度安得拉邦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在此前,已有超過15家來自中國的手機廠商在印度完成了建廠計劃。據印度蜂窩通信協會公布的數據,去年印度制造的手機在全球占到了11%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2014年的3%,而這一數字今年仍然在持續攀升。今年4月份,有印度官員表示,目前印度已經超過了越南,成為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手機制造國。
“去印度生產”
印度人喜歡稱自己的國家為“IncredibleIndia”,尋求人生真諦的旅途中總少不了這一站。
但如今,印度的標簽中也許很快就要加上一個“MadeinIndia”了。
8月6日,合力泰宣布將在印度安得拉邦建廠,成為印度本土第一家生產相機模塊,薄膜晶體管(TFT),電容式觸摸屏模塊(CTP)、柔性印刷電路(FPC)和指紋傳感器的制造商。
合力泰發言人表示,合力泰的零部件制造工廠將在安得拉邦蒂魯帕蒂市占地75英畝,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預計三年內將創造6000個工作崗位。每月可生產5000萬個零部件。而此次在印度設廠也是合力泰在中國以外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張。目前合力泰在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擁有16家工廠。
合力泰是小米手機產業鏈上的重要供應商,幾日前,小米表示將抽調出一大塊的IPO融資資金用于發展印度業務。
小米印度公司負責人賈馬庫稱,小米于上個月IPO融資總計45億美元。公司會將其中30%的資金用于研發,30%的資金用于物聯網平臺打造,30%的資金用于全球擴張,剩下10%的資金則用于其他各種各樣的開支。目前,小米在印度已投資10家初創公司。此外,小米還將準備進軍印度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賈馬庫還表示,他們將進一步發展小米官網Mi.com。目前,就GMV(網站成交金額)而言,小米官網已成為了印度第三大網站。
成本考驗
逐漸成熟的市場成為中國手機廠商以及周邊產業進駐印度設廠的最好理由。
印度電信管理局(TRAI)數據顯示,至2018年3月底,印度電信用戶數量為12.0622億,電信用戶滲透率已經達到92.84%。其中移動電信用戶滲透率為91.09%,相當于基本上都是移動用戶,固網用戶極少,滲透率僅為1.76%。同期中國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105.8%,固定電話普及率為13.7%。在人均GDP僅為中國五分之一的條件下,實現了與中國基本相同的電信普及率,這是很不錯的成績。
“印度市場和幾年前2G轉3G時候的中國市場非常像,智能機的需求開始擴大。”樂豐(lephone)手機的一名印度市場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廠商都加大了當地的投入力度,希望用“保姆式”的服務方式盡可能多地分割市場。
但上述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印度市場對中國手機廠商的關稅調整也是倒逼廠商建廠的關鍵因素。
應該說,雖然印度的手機制造熱已經持續了幾年,但生產基本上集中在散件組裝,印度本土還沒有元器件、模具等生產配套能力。但是,印度政府從2017年12月開始,將智能手機的基本關稅從10%提升到了15%,2018年2月又上升至20%,4月份又對包括電路板、攝像頭模塊在內的電子元件征收了10%的關稅。這樣的政策,無疑會促使手機上游電子元件和整機在本地的生產。
“預測9月份還會繼續對元器件加關稅,現在還沒有具體的消息,但從長遠來看,建廠成為很多廠商的選擇。”樂豐手機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不過,記者從市場了解到的情況是,由于國內生產線較為完善,以貿易進口方式對于國產手機廠商進入印度市場也許更為適合。一般快的話,從下單到印度倉庫的入庫,訂單周轉周期在8天左右,從中國香港轉運非常便捷。
對于成本上中印兩國的對比,印度當地的一名中國手機代理商對記者表示:“每個邦(國家)的稅收也有所調整,這直接影響了手機以及周邊如芯片的利潤,相比之下,選擇印度本土制造,或者和當地代工廠合作,主要還是從長遠打算。”
此外,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國手機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印度目前并沒有成熟的產業集群,對于建廠來說,在短期的周邊成本消耗會比較大。“雖然制造成本會較中國低一些,但是從效率和質量角度看,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短期內中國制造仍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