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300433.SZ)2018年三季報顯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以下簡稱“蓋茨基金”)在第三季度增持1043.1萬股公司股份。

從公開信息來看,蓋茨基金是今年二季度新進為藍思科技第四大股東的。這在當時曾引來市場不少關注。
年初至11月1日收盤,藍思科技股價下跌59%,其中第三季度下跌28.56%。這意味著,截至目前蓋茨基金二三季度加倉的股票,已經深度套牢。
不過,根據三季報,藍思科技第三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23億,雖然同比下滑38.9%,但與第二季度單季扣非虧損3.97億元相比,環比數據已經大幅改善。
蓋茨基金逆市增持,藍思科技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嗎?
御風而行:玻璃巨頭摸高千億市值
在上輪牛市中IPO,藍思科技總市值在上市初期一度逼近千億大關,但隨后由于股災和業績下滑,股價震蕩回調,市值終于未能站穩千億。
不過,進入2017年,雖然A股整體走勢低迷,但在業績和市場預期刺激之下,藍思科技在11月下旬收盤市值突破千億大關。
2017年的全年業績也頗為亮眼:全年營收同比增長55.5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47%。

盡管,2017年20.47億的歸母凈利潤仍然低于2013年24.44億的水平,但已經創下了上市之后的最佳盈利水平。
絢麗的一刻在2017年11月份戛然而止,千億市值僅維持了幾個交易日,股價便掉頭向下,在隨后的一年上演“膝蓋斬”。

股價下挫固然有A股整體走熊的外部大環境,亦與后來藍思科技自身的業績下滑密不可分。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股價開始重挫之前,一些高管在高位“精準”減持。
風云突變:股價腰斬前夜,高管精準減持
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整個2017年,公司董監高合計減持公司股份約180萬股,減持參考金額超過6600萬元。
相較于峰值的千億市值,這一減持金額并不算太大,但時機的拿捏堪稱精準。以下是交易所披露董監高及關聯人股份變動情況:

2017年11月3日至11月20日,公司的董秘、監事和高管多人先后減持股份,而正是在這前后,公司總市值突破千億大關。這一系列減持,精準的發生在了“山巔”。
很顯然,這一系列減持行為履行了相關的公告程序,亦符合相關法規,但是對于投資者而言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自2017年12月至今,一年時間里公司股價跌幅超過60%,總市值蒸發超過600億元。
引發市場擔憂的,除了減持,還有公司的業績,不理想的盈利數據加劇了股價的跌勢。
2018年4月,藍思科技公告2018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預減50%-60%,當月,股價跌幅達到17.8%。
2018半年報:公司歸母凈利潤雖同比增長47.37%,但扣非凈利潤則卻虧損3.97億,再度讓市場熱情降溫。
而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總營收189.93億,同比增長25.64%;歸母凈利潤10.65億,同比增長19.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7335.86萬元,同比下滑109.72%。

2018年以來,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愈發明顯。根據財報,今年1-9月公司共發生非經常性損益11.38億,同比增長718.71%。其中,除了政府補助的4.41億元以外,還有客戶支付的研發補助約8.49億元。
這筆8.49億的研發補助約占到同期營業利潤的71.71%,引起不少投資者的關注。這也是公司首次獲得此類客戶補助。從公司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對投資者的答復來看,公司認為這是“公司與優質客戶緊密合作的重要模式,也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除了公司自身因素外,整個手機行業的下行,也是引發市場擔憂的原因之一。
2018年以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出貨量下滑。IDC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9%,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8%。以下為根據IDC數據繪制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變化:

從國內數據來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截止第三季度末,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累計同比下滑16.8%。
蓋茨基金逆市加倉:最壞的時刻是否過去?
當藍思科技股價接連下挫之際,蓋茨基金逆市加倉。
截止2018年6月底,蓋茨基金持有1488.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7%,首次出現在前十大股東之列,位居第四。
三季度,蓋茨基金繼續增持,截止2018年9月底,共持有公司股份2531.51萬股,持股比例提升到0.64%。
不僅蓋茨基金在增持,陸股通持股比例在今年三季度也有顯著提升,持股比例從6月底的1.8%提升到9月底的3.12%。不過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截止10月31日,陸股通的持股比例已降至2.68%。
2018年9月19日,公司控股股東藍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首發原始股份解禁。隨后不久,公司發布了關于控股股東擬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的公告。根據公告,香港藍思擬非公開發行期限不超過5年,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可交債,用于支持藍思科技經營發展。

2018年10月,藍思科技股價月跌幅超過20%,這意味著無論是蓋茨基金還是陸股通資金,三季度的加倉都出現了幅度頗大的整體虧損。
事后觀察,2017年11月份多位高管的集體減持其實是敲響了股價大幅下挫的警鐘。那么,蓋茨基金在股價重挫之后的大手筆加倉是否意味著情況有可能出現轉折?抑或加倉只是為了攤低持倉成本?
PS:蓋茨基金的A股重倉股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底,蓋茨基金進入了8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或流通股股東名單。
2018年二季度,除了對藍思科技的投資外,蓋茨基金的持倉還增加了小天鵝A和中國巨石,分別增持728.87萬股和4005.9萬股。
2018年三季度,蓋茨基金對小天鵝A和中國巨石也進行了增持,分別增持78.18萬股和1030.59萬股。
但是,最近幾個月A股的整體走勢比較低迷,蓋茨重倉的8家公司今年的收成也并不理想。蓋茨基金在各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以及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動情況如下:

股市有風險,入市請謹慎。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