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快跑已屬不易,踉蹌后迅速回穩更是難得。連續虧損兩個季度后,中興通訊今年首季度快速扭虧恢復盈利,相比5年扭虧的索尼、3年掙扎的黑莓乃至微軟、英特爾等跋涉移動互聯“泥潭”的巨頭們,位居全球前五的中興引來比虧損時更多關注。大數據時代來臨,4G方興未艾,相比6個月走出虧損陰霾的亮眼報表,中興的破局“密碼”更值得關注,也為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提供更多借鑒。
密碼浮現:迅速扭虧速度少有
首季凈利同比逾增35%
周末發布的一則短消息,引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2013年一季度,中興通訊實現營收180.9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2.79%;實現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35.87%。
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整體毛利率連續兩個季度持續回升,經營性現金流狀況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其研發、銷售及管理三項費用同比減少約3.5億元,整體費用下降明顯。同時,中興通訊銷售回款進展良好。
中興扭虧足以吸引市場眼球,加上4G戰略轉型等關鍵詞的背書,市場的關注度大增,經過一番“解剖”,多方看好中興。路透社訪問10位分析師,均預計該公司今年將扭虧為盈。
中銀國際預計中興全年扭虧的同時,將實現5.6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去年則虧損28.4億元人民幣。民生證券則認為,中興通訊的手機和政企業務都將持續轉好。
“中興通訊2012年雖然巨虧,但利空出盡,一季度業績好轉在預期之中。”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說。
廣發證券分析,中興今年一季報顯露出三點趨勢:一是中興持續貫徹提升戰略,各項財務指標都向著健康方向發展;二是中興正在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包括子公司關聯、低毛利率地區、公司運營成本控制等方面;三是中興2013年主營業務將實現扭虧。
扭虧速度超出不少同行
全球同業巨頭的一季度表現則憂多喜少,更顯出中興的不易。
愛立信一季度凈利潤12億瑞典克朗,去除去年對索尼愛立信的撤資收入(77億克朗)之后,同比增長9%。諾基亞西門子一季度利潤為300萬歐元,去年同期為10.04億歐元。阿爾卡特朗訊一季度凈虧損為3.53億歐元。
中興的扭虧速度超出IT界不少同行。近期實現扭虧的巨頭都耗時不斷,索尼5年來首次實現盈利,黑莓歷時一年有余方扭虧,諾基亞連續6個季度掙扎后方告別虧損,微軟、英特爾等傳統IT巨頭至今仍跋涉在移動互聯“泥潭”中前路不明。
中興迅速扭虧的“密碼”是什么?就此走回上升通道了嗎?正如中國近期大面積乍雨還晴的天氣,中興的內外表現讓觀察者們看到陽光。
密碼解析:最困難時期已過
關聯交易流言不攻自破
關聯子公司的流言一直圍繞著中興,但今年3月啟動的一項行動讓流言不攻自破。
內部人士透露,中興通訊開始對重點子公司的員工股權進行梳理,減少合并報告中的少數股東權益部分,“這樣做的一大原因是為了避免外界猜測,減少發展困擾。“
該人士爆料,首批列入梳理的子公司包括中興移動、中興網信、中興力維、中興特種、中興軟創、上海中興、深圳長飛和深圳興飛等8家企業。排在前面的6家產品類子公司的員工股權比例均已下降至10%,主要用于激勵做出貢獻的普通員工。
同時,中興高管已不在包括上述8家子公司在內的所有附屬公司持股,中興通訊員工已按要求從上述8家退股,“公司已經明確說了,未來不允許員工在附屬公司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首批梳理的子公司,在其旗下16家實際經營附屬公司中的收入比重高達90%,凈利潤比重高達94%。梳理后的產品類子公司90%以上利潤歸屬母公司。
今年初,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曾公開表示,無收入的子公司將堅決清除。從近兩年來看,中興通訊極力清理交叉持股、消除關聯交易,史立功不再持股征鴻科技、中興通訊出售長飛投資、聚賢投資退出子公司股份等,都是中興通訊努力的具體表現。
針對子公司關聯交易利益外流的傳言,中興通訊首席會計師石春茂表示,中興通訊目前共有40家左右直接控股的子公司,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功能型或類功能子公司,共24家左右,主要為了滿足某個業務功能而設立的,如海外的銷售子公司,以及由于稅務、經營許可證方面等需求而設立的子公司,股份公司對這類型的子公司控股基本為100%,并由公司統一管理,按照集團合并的角度來看,100%控股都屬于集團公司,不存在關聯交易利益外流問題。
中興旗下另一類子公司屬于實際經營型,共有16家,如中興力維、無錫中興、中興軟創等。石春茂強調,中興通訊在深圳、香港同時上市,外界對中興通訊的監管十分嚴格,證監會要求公司的經營行為,特別是關聯交易,透明化操作,同時,關聯交易監控的重點一是交易對象,二是價格的公允性。“所有業務往來我們全部在公司財報里公開、透明、及時披露。”
中興的供貨商眾多,僅在天線采購領域就有凱瑟琳,安德魯,RFS,澳克斯、西安普天,廣州通宇等多個中外廠商,競爭激烈。廠房與中興總部同在深圳高新技術園區的香港上市公司摩比天線,歷次招標均因價格偏低等因素中標,并未顯露因地理原因得到照顧的情況。
石春茂指出,中興通訊采購業務只要超過5萬元都要走嚴格的招標流程,按技術、質量、價格、交貨、服務等多個維度評標,優勝者獲較大份額,不存在任何對關聯公司的傾斜。
中興通訊曾公開表示,一直以來都把通訊作為主營業務來深耕細作,95%以上的投資緊緊圍繞公司主業進行。未來子公司管理中,進一步根據主業發展的情況,根據子公司業務性質、子公司規模情況進行區別管理,在發揮子公司經營靈活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成為公司主業發展的有效輔助和促進,另一方面,要加強內部控制,減少腐敗、浪費等現象的發生,除了加強審計、財務的工作外,通暢廣大員工對子公司的監督舉報機制。這樣,既有利于子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從而反哺公司主業,又有利于中興通訊股份公司主業的增強,形成更好的市場布局。
內部理順激發戰斗力
數雖不多,其勢已轉。
中興單季凈利2億多元,相比全球前五的通信設備商體量來說,并不是一個亮眼的數字。但這代表了一次轉折,一種趨勢。
“中興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飛象網CEO項立剛說。
據了解,面對形勢壓力,中興開展重要的戰略調整,重點實施被內部稱為“兩個拳頭”的戰略,即一個“拳頭”——防守:守住中國市場和海外大客戶兩大核心業務;
另一個“拳頭”出擊——開拓新興市場和消費業業務。今年一季度,中興在中國區綜合銷售額為150億元,同比增長9%,占中興通訊全球總銷售額49%;在新興市場,中興業務接近全線增長。這直觀反映出今年以來中興的戰略調整已初見成效。
在內部,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更多關注內部的管理精細化和市場策略的重新評估。侯為貴親自抓內控后,董事會更加關注主要市場和主要項目的流程控制和風險控制。
今年3月,中興2012年財報顯示年度虧損28億元,面臨外界一片質疑和猜測,侯為貴堅持按部就班推進既定的五年規劃,他總結虧損導火索是大量訂單延遲,但根本原因是管理問題。
“瘦身”+風險控制是中興理順內部管理的兩大著力點。去年下半年以來,中興裁撤合并多個海外代表處,加大對海外人員及項目的考核和風險評估,如根據海外訂單的規模來決定評估級別,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侯為貴和董事會成員會加入到風險審核中。
強化內部管理的效果立竿見影。去年4季度以來,中興通訊的綜合毛利率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提升,達26.4%。
內部管理逐步理順,有效激發創新能效。中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開發一款新產品的周期由過去18個月縮短至5個月。費用增加不到7%;單臺制造成本下降了14%。
項立剛認為,此次中興扭虧的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這次扭虧,根本上是中興的整體管理和集團戰略部署完。”
中興通訊公開披露信息顯示,為應對電信行業的轉型、歐債危機等挑戰,中興通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實施多項舉措,包括市場和產品經營進一步聚焦、持續實施成本費用管控、提升新增訂單毛利、加強現金流管理等,爭取不斷優化產品、客戶和成本這三大結構。
內部煥發戰斗力之下,外部拓展則順理成章。中興計劃消費業務打造一個端到端的供應鏈條,并宣布2013財年將一句推出10款智能手機,將交易型模式復制到新興市場去。同時,中興的成本結構也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中興手機已由一年前只占該公司銷量的20%升至30%,有望近期達到一半的比例。
密碼“透光”: 未來成長看好
4G布局漸入收獲期
GSA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份,全球已有412家運營商正在125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部署LTE技術,其中已實現商用的LTE網絡數量為156個,預計今年年底,將有244個LTE網絡在87個國家開始商用。
LTE(4G)在全球加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中興通訊前期的布局和建網投入逐漸步入收獲期,這讓重拾升勢“密碼”的這家公司前路更為光明。
工信部部長苗圩公開表態年內發放4G牌照,國內4G投資隨之加速。中國移動宣布,今年規劃TD-LTE總投資額為415億元,計劃建成全球最大的TD-LTE網絡,計劃在超過100個城市建設超過20萬個TD-LTE基站,同時采購百萬部TD-LTE終端。
中國移動進行中的TD-LTE終端采購中,共有手機、數據卡等四大類8款產品被基本確定為首批4G商用終端,中興入選2款手機、1款MIFI。
目前國內已投資建設的LTE項目中,中興通訊成為第一大LTE設備供應商。由于技術方向的一致性,中興通訊有望在今年的4G大規模招標中繼續拔得頭籌。
截至去年底,中興在全球范圍內已獲30個LTE商用合同,與全球100多個運營商合作并部署試驗網,與日本軟銀、和黃瑞典、和黃奧地利、CSL等全球主流運營商合作實現規模商用。
同時,中興多款4G智能終端也在海外上市,并占據了多項“第一”:如全球第一款LTE FDD/DC HSPA+ 雙模雙頻數據卡、第一款LTE TDD/FDD/UMTS多模數據卡;全球第一款單芯片多模LTE智能手機等。
中興通訊副總裁闞玉倫透露,今年中興將有20多款4G終端在全球上市。國內4G發牌后,中興相關4G終端可實現迅速量產上市。
3G讓智能終端迎來井噴式發展,尼爾森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達66%,超越美國和英國,位居全球第二。4G的到來有望開啟下一個終端爆發期。
據統計,中興LTE基本專利數量目前近2000項,占全球的7%,躋身LTE標準制定主導廠商之列。
光大證券分析師周勵謙分析,2013-2014年,國內4G項目可能分別為中興通訊貢獻約10億元和16億元凈利潤,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中興通訊2011年22億凈利潤的一半。
專利狀元把握大數據
移動互聯網時代,全球信息消費模式正在發生顛覆性改變。打電話、發短信逐漸讓位于微信等數據通訊方式;智能手機大量地被用來社交、娛樂、購物、教育,通話只是通訊業務的一小部分。
據估算,全球通訊設備的運營商市場規模為2000億元至3000億美元,而企業和消費者市場則有逾萬億美元的空間。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給通信設備商帶來新機遇。
“整體來看,整體通訊市場依然是充滿機遇:數據業務的增加,帶動帶寬的爆發性增長需求,這種剛性需求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長期存在。”史立榮說,政企網市場規模更加廣闊,過去兩年中興在政企網市場的銷售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盈利也不錯,證明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智能手機也是中興不容錯過的機遇。今年4月,中興第5億部手機下線,該公司已高居全球手機出貨量第四位。中興旗下品牌Nubia去年底發布首款高端智能機Z5,反映出中興戰略轉型的風向。
移動互聯、云計算、智慧城市等接踵而至,標志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通過移動終端處置海量信息,讓通訊行業有了新目標。中興高管日前表示,下一階段創新瞄準的是大數據量處理功能。這不僅涉及運營商市場,企業客戶和消費者個人用戶市場的潛力更大。
中興通訊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專利積淀,為大數據時代競爭增加籌碼。
截至目前,中興通訊連續兩年位居國際專利申請量第一,國內外專利(申請)規模已超過4萬件,已經授權的國內外專利超過1.1萬件,90%以上專利為具有高度權利穩定性和技術品質的發明專利。
中興20多年來一直保持營業額10%以上的研發投入強度。從2009年到2011年,中興通訊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00億元,甚至比三年利潤總和還高。
巨額的研發投入、專利申請費用給中興帶來壓力,但隨著大數據時代下的手機銷售擴張、政企網業務增多,該公司有望加速消化投入壓力,從而進入研發-布局-產出的良性循環,將大量的專利積淀更快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
這,或許也是中興發展的“密碼”之一。度過密碼“試錯期”,就打開未來市場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