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周三發表了一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蘋果為了在印度實現iPhone銷量增長而做出的努力。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尚未開發的科技市場”,隨著智能手機在美國等市場的銷量趨于平穩,蘋果據說已經轉向印度尋求新的增長,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

這篇文章指出,只有四分之一的印度用戶擁有智能手機,這為蘋果在印度向數百萬新客戶銷售iPhone提供了機會。問題是,印度是一個對價格非常敏感的市場,在該國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價格低于250美元的產品超過75%。蘋果授權經銷商Flipkart在印度以250美元左右的價格銷售iPhone SE,但其他型號的iPhone在印度的售價在325美元至1950美元之間,遠遠高于許多印度消費者的預算。
《華爾街日報》解釋說:“問題的核心是,蘋果不愿改變其銷售iPhone的傳統商業模式。該公司優先生產數量有限、價格昂貴的產品,這一戰略使公司在1997年瀕臨破產后重新煥發活力,并幫助其成為首家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與2017年相比,今年到目前為止,在印度銷售的iPhone數量已經下降了40%,蘋果在印度的市場份額也從大約2%下降到1%左右。
印度政府的政策也沒有為蘋果提供他們想要的助力。例如,蘋果在印度開設首家零售店時遇到了困難,因為印度要求單一品牌、外資占多數的零售商至少有30%的制造材料來自印度供應商。盡管如此,庫克仍然對蘋果在印度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庫克在上個月的蘋果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蘋果已經和印度政府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討論,未來將在該市場開設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