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12月初,TCL集團拋出了一份重磅重組方案,公告顯示,TCL集團擬合計以47.6億元向TCL控股出售9家公司的股權。此次交易若實施,意味著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將從TCL集團剝離,上市公司未來將以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產業為核心主業。本次重組后,TCL集團營業收入將縮水一半,在主營業務變化及經營規模下降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未來持續盈利能力如何保障仍待觀察。
根據公告顯示,TCL集團將其直接持有的TCL實業100%股權、TCL產業園100%股權、惠州家電100%股權、合肥家電100%股權、客音商務100%股權、酷友科技55%股權、格創東智36%股權以及通過全資子公司TCL金控間接持有的簡單匯75%股權、TCL照明電器間接持有的酷友科技1.5%股權向TCL控股出售,交易價格合計為47.6億元,該交易價格包括基淮日后TCL集團及TCL金控已向標的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新增的實繳注冊資本8.03億元。
也正是這次的重組,把董事長李東生置于風口浪尖,也引發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對重組方案的詳細問詢。而到了1月6日晚間,TCL在此發布公告表示,小米將通過二級市場入股TCL,完成后將持有TCL 0.48%的股份!
小米入股TCL:將持股0.48%
1月6日晚間,TCL集團發布公告稱:接到小米集團通知,基于對公司長期戰略、業務發展和核心競爭力、以及企業價值的認同,截至2019年1月4日,小米集團在二級市場購入TCL集團6516.8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48%。

公告表示:為了實現更有效的產業戰略協同,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更緊密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公司已于2018年12月29日與小米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在智能硬件與電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礎器件一體化的聯合研發,創新下一代智能硬件中新型器件技術的應用,建立起核心、高端和基礎技術領域的相互合作或聯合投資,以此催生創新智能產品,不斷改善全球用戶的體驗和其交互方式。此外,小米集團方面表示,在核心高端基礎器件領域的基礎上,也愿意在公司資本層面進行多方位的戰略合作。
以近日TCL集團股價計算,小米集團投入超過1.5億元入股TCL集團,雷軍似乎向李東生投出了“信任票”,而這一切就發生在TCL集團召開股東大會表決重組事宜之前。對此,小米集團表示,此次資本入股是基于長期戰略考量,希望雙方開啟全方位的戰略合作。李東生希望,最終TCL集團成為顯示面板企業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相關充滿爭議的重組方案,將于1月7日下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投票,李東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需要回避投票。
1月3日舉行的媒體交流會上,李東生向媒體表示,“對華星光電有信心,我一直在增持公司股份。”2018年12月20日公司公告稱,李東生目標增持金額為2500萬元。此前TCL集團公告稱:“截止2019年1月2日下午收市時,登記在冊的本公司全體股東均有權出席股東大會,并可委托代理人出席會議和參加表決。”因為1月2日才是新年第一個交易日,如果小米集團在之前尚未買入TCL集團股票,則雷軍尚難以在此次表決中擁有投票權。
TCL空調補齊小米“短板”?
TCL集團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TCL集團是一家專注半導體顯示及材料領域的創新科技集團,大尺寸顯示產品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五位,55吋顯示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二,正在積極拓展和打造顯示產業鏈生態。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雙方已達成業務戰略合作框架,小米集團入股TCL集團,也代表產業資本對TCL集團長期發展戰略的認可和價值認同。
2018年11月底,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小米的手機很便宜,毛利率很低,手機只是它的骨骼,其他附著在手機周圍的產品和服務是“肌肉”,“肌肉才是值錢的,所以小米不能只賣出骨架,這也是小米強調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的原因。”
這次雷軍和李東生的“抱團取暖”,除了讓李東生可望獲得更多股東信任之外,能否讓小米集團的“肌肉”更為強壯?目前TCL集團家電的產品線當中,主要包括彩色電視機、空調、洗衣機、語音設備等等,這其實跟小米集團的智能家居產品線非常類似。
但手機業務TCL通訊在2017年陷入巨額虧損,讓TCL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上陷入一定困局。在TCL集團此前公布的重組方案中,這部分資產都要全部剝離出TCL集團,整個資產包的價值為47.6億元。其中包括長期有30%左右穩定毛利率的空調業務,如果展開戰略合作,或許可以讓TCL的空調業務補齊小米集團空調的短板。
華南某知名家電企業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目前小米集團的產品線來看,除了手機和電視機以外,其實也就空氣凈化器和掃地機器人做出一定規模。最近小米在大力發展空調和洗衣機產品,過去空調這個行業整體比較穩定,多年以來總的變化不大,毛利率也非常穩定。預計2019年空調行業的銷售增速會放緩,甚至可能會有負增長,主要因為房地產周期的影響。
近日小米集團推出的空調和洗衣機新產品,策略都是通過“價格戰”的方式搶市場。尤其空調業務,本來市場格局已經很明朗,新進入市場要搶奪市場份額并不容易,小米集團也不斷嘗試在這個有穩定盈利的市場“分一杯羹”。然而,上述家電企業高管認為,從空調關鍵零部件壓縮機的采購來看,小米集團高度依賴華南某知名空調企業巨頭,這樣其實在供應鏈管理上會非常被動。
TCL空調業務也陷入了存貨飆升的困局。2016年和2017年空調業務收入的增長率分別為29.83%、37.22%,不過2015年至2018年6月各期末存貨余額分別為6.96億元、1.67億元、20.29億元、23.55億元。TCL集團回復深交所的公告中稱,“由此可見,隨著空調業務規模的增長,惠州家電(空調業務主體)也面臨了一定高庫存壓力。2018年以后家電空調業務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但較歷史年度將有所放緩。”這超過20多億的空調存貨,能否通過小米的渠道來銷售,也引發了外界一定的聯想空間。
小米手機電視跟華星光電能否協同
分析人士也認為,雙方合作空間比較大,華星光電可以為小米電視業務提供供應鏈上的保證,而小米的也可以為TCL集團的各類家電提供新的銷售模式。2018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凈利潤大跌近三成,主要因為面板價格產品下跌。
根據的最新報告,2018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1400萬部,同比下滑10.9%,雖然市場份額只是小跌0.1個百分點到13.6%,但卻和前三位的華為、VIVO、OPPO的差距進一步拉開。雙方主要產品銷售都陷入困境,雷軍和李東生的“抱團取暖”,似乎真的勢在必行。
TCL集團電視業務上的優勢,短時間內小米集團是無法具備的,小米之家已經成為線下連鎖的創新模式,如果有TCL支持,會使得產品線更豐富。TCL旗下有華星光電,對小米集團的電視和手機業務來說,供應鏈方面更有保證,對TCL集團來說,會有新的營銷方式出來。
TCL集團上述負責人稱,雙方將基于各自產業優勢,在智能硬件與電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礎器件一體化層面開展聯合研發,創新下一代智能硬件中新型器件技術的應用,建立起核心、高端和基礎技術領域的相互合作或聯合投資,以此催生創新產品。此次小米集團入股TCL集團,實現從業務合作到資源協同層面的良性流通,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兩個產業集團的合作深度。
TCL重組47.6億出售9家公司:手機業務30億減值迷局未解
而在2018年12月初,TCL集團就發布了重組方案,此次的出售資產重組方案,把董事長李東生置于風口浪尖,也引發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對重組方案的詳細問詢。
在TCL集團對深交所回復的當中,出讓資產之一的TCL實業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下稱“TCL實業”)負債超過135億元,導致擁有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5億元人民幣的TCL實業凈資產為-11.7億元,估值為-8億元,這其中2017年底對手機業務TCL通訊超過30億元的減值處理是重要因素。
TCL集團對深交所的回復,也讓TCL實業持股的TCL電子(01070.HK)和通力電子(01249.HK)的股東們有點郁悶,在李東生管理團隊眼中,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并不值評估基淮日的交易價格,采用的收益法估值方式,相對持股市值都有一定“打折”。
TCL實業135億元負債
當前TCL集團持股TCL實業100%,按照重組方案,TCL實業將會出售給李東生控制的TCL控股。重組報告書顯示,根據安永出具的《審計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TCL實業“歸母所有者權益合計”為-11.7億元,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虧損分別為9.16億元、14.5億元和2059.7萬元。
“詳細說明本次交易作價中TCL實業相關股權是否仍以負值作價,如是,請說明原因及其合理性,是否符合一般商業邏輯,是否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利益。”深交所在12月14日發出的問詢函中稱。就深交所公司管理部的問詢函,12月22日晚間TCL集團出具了超過200頁的公告作出詳盡回復。
關于TCL實業的估值說明,是這份公告的重中之重,對此TCL集團在給深交所回復中解釋道:“資產交易完成后,交易對方在承接TCL實業資產的同時承接了其相關負債,并對其中部分負債有擔保義務。由于負債金額大于資產公允價值,所以評估值為負值。”
在12月8日公布的重組報告書當中,TCL集團稱:“截至本報告書簽署日,TCL實業共有272家子公司”,“其中,TCL電子、TCL通訊、通力電子為TCL實業的重要子公司。”既然TCL電子和通力電子盈利狀況都不錯,TCL通訊已經大幅減虧,那么這-11.7億元的凈資產是怎么來的?這272家子公司到底情況如何,為什么有135億元的巨額負債?
12月8日TCL集團披露的TCL實業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短期借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分別為45.26億元、44.52億元和43.7億元,構成了上述超過135億元負債的主體。
在回復深交所問詢的公告當中,對TCL實業的負債水平做出了說明:“短期借款”主要用于滿足子公司的生產經營資金短期周轉需求;“其他應付款”主要為吸收同受TCL集團控制的關聯方的存款,該等存款主要用于向TCL實業的子公司內部資金調劑;“長期借款”主要用于補充子公司生產經營資金和對下子公司的投資。“本次交易,TCL控股(收購方)為承債式收購,TCL集團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將剝離大量有息負債。”
TCL集團在重組報告書中稱:“TCL實業及其下屬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消費電子家電等終端業務,主要產品涵蓋電視、通訊終端設備、音箱等。近年來我國消費電子、家電行業受到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響,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下行業利潤受到擠壓。”
TCL通訊減值超30億或成爭議
12月14日深交所在問詢函稱,重組賣出的資產中,納入評估的23項長期股權投資共計提了近32億元的減值淮備。“請你公司補充列示減值淮備額,相關減值淮備形成的原因”。
在TCL實業旗下主要公司當中,已經在港股私有化成功的手機企業TCL通訊很可能是虧損最多的一家。2017年12月31日,TCL實業根據減值測試對TCL通訊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淮備,金額為30.45億元。“于2018年6月30日,管理層更新上述減值測試,認為無需進一步計提減值。”這個一次性減值是造成TCL實業負資產,從而交易價格為負數的關鍵因素。
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TCL通訊虧損額分別為3.93億元、20.41億元和2.85億元,“由于TCL通訊近年來持續虧損,歸母凈資產為-2.81億元,評估值為-1.12億元,長期股權投資評估值為零是合理的。”盡管虧損有所收窄,但收入規模也相應下滑,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153.44億元及50.80億元。
給深交所的回復中,TCL集團稱:“整體來看,消費電子及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在過去2年中虧損額較大、負債額及資產負債率較高;部分標的公司因歷史虧損,尤其是移動智能終端業務板塊出現巨額虧損,導致智能終端業務群整體出現較大虧損,因而形成負資產;盡管標的公司整體在2018年上半年取得了一定改善,但經營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一位電子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智能手機市場不斷發展,使得消費電子行業變化太快,這幾年很多手機廠商都倒下了,國內除了少數幾家廠商以外,其實消費電子行業都很難賺錢,這種情況過去在日本也類似,很多企業進入了消費電子領域,都一度深陷虧損泥潭;TCL通訊虧損大幅減少后,并且作出減值處理,以負值評估TCL實業的確需要作出更合理的解釋。
此外,有趣的是,2019年1月1日,TCL集團發布公告稱,收到大股東李東生等人提議,基于對公司長期戰略的認可和核心主業發展的信心,結合公司未分配利潤情況,為提高股東回報,建議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共計分配利潤13.55億元。
而在過去三年中:2017年的融資當中,TCL集團以價格為3.1元發行了13億股,實際募集資金超過40億元;2015年的融資當中,以價格2.09元發行了27.28億股,募集資金近57億元,過去三年的時間內融資就超過近百億。
同時,2018年12月15日,TCL集團在發債受托管理公告中稱,“受國內資本市場規則限制,華星光電無法獨立上市,作為非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和能力受到制約。通過這輪重組,TCL集團出售全部智能終端業務,未來還將繼續重組、剝離、出售與主業關聯性較弱的其他業務,半導體顯示及材料將成為TCL集團的核心主業,可通過TCL集團上市公司平臺滿足新項目的資本開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