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物聯網市場正快速發展為新的智能終端應用市場,小米、華為很早前就已經開始進軍智能家居,尤其是從這兩年開始,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不少智能終端企業均積極尋求新的市場,促使物聯網的順勢崛起,不少手機產業企業均積極挺進物聯網市場。
據手機報在線得知,手機產業企業布局進軍物聯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究其背后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智能手機是近十年來消費類電子產品中最為勁爆的產品,可以說手機帶動了整個消費類電子產業的發展,但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不斷飽和,對于手機產業企業而言,開拓新的市場亟不可待。
其二則是順勢而為,眾所周知,5G不斷臨近商用快速推動物聯網市場產品落地。長遠角度來看,物聯網將催生出眾多的泛智能終端產品,對于手機產業企業而言,有一定的技術和制造積累,可謂順勢而為。基于上述兩方面,大量手機產業企業均積極布局物聯網市場。其中就包括ODM巨頭與德通訊,那么,對于與德通訊而言,其未來又將如何借助物聯網市場二次開花呢?
5G推動物聯網引爆范智能終端市場:與展微電子積極搶進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布局物聯網市場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以智能終端廠商來看,最為明顯的就是小米和華為,作為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兩家手機廠商,兩者早已經布局物聯網多年,如注重生態鏈的小米,更是生產了眾多的物聯網產品。
最近高調宣布發力物聯網市場的OPPO,也成立了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OPPO CEO陳明遠表示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是OPPO面向5G+時代的關鍵布局,旨在推進OPPO構建面向未來的多入口智能硬件網絡。
據手機報在線了解,物聯網的發展與5G息息相關,5G可謂最強推動力,而物聯網市場則是最終落地的載體,兩者需有效結合,屆時將催生出更多的泛智能終端產品。事實上,不僅僅手機廠商在積極入局,而供應鏈廠商同樣如此。
據手機報在線得知,早在2018年下半年,國內知名ODM廠商上海與德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和紫光展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合資公司與展微電子有限公司,旨在將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優勢和深厚客戶基礎匯成合力,布局物聯網和芯片雙高速增長市場,致力為客戶提供業內領先的芯片模組設計和技術方案,專注于物聯網芯片的研發設計,并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車載等領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1月7日,與展微電子物聯網項目落地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據悉,該項目擬由與展微電子在西永微電園注冊成立子公司,總投資10億元,依托與德通訊的制造能力和紫光展銳芯片研發能力,開發定制化物聯網芯片和模組、AI芯片、4G/5G芯片,力爭成為國內領先的物聯網芯片、模組和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預計2021年正式量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芯片并投入市場,項目后期上量后還將引進合作封測廠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園區。
與德通訊董事長、與展微電子董事長徐鐵指出,與德通訊厲兵秣馬,正謀求面向一帶一路的大智造生態群整合與轉型,而與展微電子正是與德和重要合作伙伴進軍泛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切入點。此次與德通訊攜手紫光展銳,雙方在更加開放的平臺上,以更高的戰略眼光布局物聯網芯片,相信一定能共同推進芯片制造業一帶一路西進的步伐。
對于與德通訊進軍物聯網市場,與展微電子總經理王勇在接受手機報在線等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從應用的角度,物聯網相對于手機更廣泛,更簡單,但是又有不同細化的差異。手機的綜合要求會更高一些,所以從應用的角度,它是降了一個維度。不過其也有特別要求,比如說對體積的要求更小,功耗要求更低。它是有一些差異化,實際上是在做減法。”
其強調:“我覺得物聯網跟之前的通訊產品相比,是在做減法。先減,但是又加了一些它特色的東西。畢竟它是物聯網市場應用,它需要有一些自己特殊的需求,這個正好是符合中國企業的情況。而且這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不同行業應用又不一樣。”
那么,對于與展微電子而言,如何快速切入物聯網市場呢?或者說其首先將推出什么產品?王勇給出的答案是無線連接芯片。其表示:“當前物聯網市場最缺的是具備自組網能力的多設備連接產品。所以我們第一個切入點是藍牙Mesh。從現階段來看,市場非常緊缺,因為現在的藍牙絕大多數應用還是點對點連接,包括Wi-Fi也屬于點對點,然后再組局域網。但是現在大家居住條件也好了,Wi-Fi覆蓋能力不夠,所以藍牙Mesh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其次則是多協議融合的網關類產品。因為物聯網世界一定與人的世界會趨同,其需要實現大連接,而不是孤島式的連接。要實現大連接,可能還是要依托于多協議的互通。這就促使多協議融合的網關類的產品將可能成為市場里面不可或缺的,而想要實現全網通,只有靠多協議融合的網關類的產品。正是看到市場需求,與展微電子才在物聯網發力首先推出這兩類產品。
此外,其還指出:“其實物聯網強調的是融合能力,當然我們要把它往半導體方向做,因為它是我們要集成化的基礎,你要做到體積更小、功耗更低,你是需要有半導體技術的,所以它要求很高,你一方面你需要有半導體技術做支撐,同時你需要有集成化的能力和思維方式,而不是那種單點的,因為單點的到最后只會成為整個產業鏈條里面最底層的一個供應商而已,從而會被集成掉。”
整體而言,對于與德通訊發力物聯網無疑有更多優勢,諸如當前已經在物聯網市場形成規模的阿里巴巴就是其客戶,此外,其還為科大訊飛、騰訊等提供物聯網產品的研發和制造,而這些客戶同樣也將會是與展微電子的客戶,從這方面來看,與展微電子更貼近潛在客戶群體。
與德通訊多路發展:立足ODM,拓展物聯網市場并發力人工智能
眾所周知,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近年來正在全球獲得廣泛共識和反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合作、投資布局的新熱點。據國家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至7月,中國累計實現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52.7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其中,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54個國家有新增投資,合計85.5億美元,同比增長11.8%,總體呈高質量發展趨勢。
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推進,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帶來契機,沿線國家也成為中國企業致力開拓的又一新興市場。以印度為例,身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憑借較低的手機滲透率以及高增長勢頭,吸引著大批中國手機企業到印度投資建廠。
小米、OPPO、vivo、華為等中國手機企業爭相前往印度淘金,并取得不菲成績。作為國內知名ODM廠商,與德通訊緊隨“一帶一路”步伐,兩年前未雨綢繆率先在印度建廠,經過兩年多深耕已在當地建立起先發優勢,印度市場成為支撐與德通訊業績增長的一大新支柱。
據了解,到2018年7月份為止,與德通訊在印度市場固定資產投入已近2億元人民幣,已在印度形成擁有包括移動終端組裝工廠、SMT制造單元、電池封裝廠、注塑工廠等復合產業鏈供應體系。最近兩年來,隨著與德通訊在印度不斷擴充產能,目前在當地已擁有4座工廠,4000名員工,2018年累計出貨3500萬臺整機,產值達50億元人民幣。
除了在印度市場高歌猛進外,企業還正在其他一些國家進行選址,基本上“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的節點國家,未來都有計劃去投資布局。
目前,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與德通訊在諾伊達的印度第四家工廠將全面實現投產。據悉,諾伊達工廠主要以手機組裝及SMT貼片為主,其中包含20條高速貼片線,以及40條組裝包裝產線,月產能300萬臺智能機。
此外,在立足ODM市場的同時,與德通訊進一步發力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市場,在物聯網市場,與紫光展銳合作的與展微電子就是最佳案例,而在人工智能市場,與德通訊也已經早就有所布局!
據悉,早在2018年4月,與德通訊就啟動人工智能硬件領域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創營·萬物工場”。憑借與德通訊作為全球領先的手機制造商所擁有的強大產業鏈優勢與創新研發能力,萬物工場將能實現一條龍式的孵化,為入駐團隊打造“拎包創業”服務。
目前,萬物工場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硬件三大板塊,基于“萬物+手機+AI”的技術與理念,將充分依托與德通訊的產業鏈資源和漕河涇創業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打造一套提供“研發支持+孵化服務+開放平臺+創業培訓+定制生產+銷售轉化”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加速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智能硬件領域的創業項目孵化和產業化。
關于萬物工場,與德通訊副總裁曾令江介紹:“我們專注的是智能硬件和物聯網領域的創新,當然未來也會包含更多的領域。目前我們在智能硬件的核心思路是有物的地方,就加入手機+AI的應用,讓他們連接起來,變得更方便。至于為什么叫萬物,主要是因為人工智能起來以后,很多的數據很多的算法可以有更多的應用,萬物因此變得有靈,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通訊和人工智能技術覆蓋更多的品類,讓更多的物品變得更智能,所以叫萬物。”
整體看來,對于與德通訊而言,依托其在手機制造行業多年的技術研發優勢和產業鏈管理優勢,面對未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在這兩方面都將有一定的積累并形成協同效應,展望未來的與德通訊,其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手機ODM制造商,更將會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終端和核心領域產品囊括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