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當智能手機在全球許多地區的出貨量放緩的同時,印度手機市場卻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據悉,印度目前擁有4億多智能手機用戶,已超過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另外,印度市場的龐大人口基數,目前相對較低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以及較高的市場增速,是眾多手機巨頭看好其市場前景的原因。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大陸、臺灣和韓國手機制造商的主要戰場。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國產品牌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達到了4110萬部,位居第一,vivo,OPPO,傳音分別位居三四五。而在2018年最后一季度中國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占60%,成功攻陷印度市場,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大贏家。在國產手機成功拿下印度市場之后,也帶動著國產手機產業鏈走向印度。也就是說,中國在征服了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之后,現在又有很多中國公司將目光瞄準了印度手機配件市場。
中國手機產業鏈進入印度手機配件市場
據印度媒體報道,香港公司WK Life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在印度開設200家零售店,銷售手機殼、充電寶、耳機和揚聲器。
小米投資的中國手機配件公司ZMI則與印度Shyam電信集團合作,在印度陸續推出了50多種產品,包括充電寶、充電器、無線充電器、數據線、投影儀、電池、攝像頭、智能驅蚊器和音頻設備等產品。
此外,小米還將自己的供應商合力泰帶到了印度。2018年8月6日,合力泰宣布將在印度安達拉邦建廠,成為印度本土第一家生產相機模塊,薄膜晶體管(TFT),電容式觸摸屏模塊(CTP)、柔性印刷電路(FPC)和指紋傳感器的制造商。
據了解,合力泰的零部件制造工廠將在安得拉邦蒂魯帕蒂市占地75英畝,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預計三年內將創造6,000個工作崗位。每月可生產5000萬個零部件。而此次在印度設廠也是合力泰在中國以外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張。
小米的競爭對手OPPO則購置了印度新科技園區的土地,目前已進入運營狀態,并計劃2019年正式啟動該園區。與OPPO達成協議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將來到印度,在即將落成的科技園附近建立自己的生產設施。
據悉,OPPO將在大諾伊達建立第二家制造工廠,并于2019年投產。一旦竣工投產,該工廠每年將能生產5000萬臺手機。該公司第一座工廠也位于大諾伊達,每年能生產1500萬部智能手機,員工人數目前約為4000人。
而vivo現有的工廠位于印度北方省的大諾伊達地區,占地50英畝多,已完全實現本地化生產,包括印刷電路板都在當地生產。該工廠的投資為30億盧比。
《印度經濟時報》不久前報道,vivo印度負責人Nipun Marya稱,公司擬在其“印度制造”的二期階段繼續投資4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近40億),其中包括建造一個新工廠。
諾基亞也聯合代工廠富士康擬在印建廠進行手機零件生產,以進一步擴大在印業務。
另外,中國知名的手機相關供應鏈企業TCL、同興達、欣旺達、光寶、奧海等也在印度投資開廠。
2018年12月20日上午,TCL集團宣布將以華星光電的名義,在印度投資建設電視液晶模組后段工廠及ODM/OEM電視整機工廠,同時把產品線延伸到手機顯示模組領域。據悉,印度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園在印開工建設。此次印度開建的是模組項目,總投資額15.3億元,項目將整合大尺寸電視屏及中小尺寸移動終端顯示屏生產,規劃年產出800萬片大尺寸電視面板及3000萬片小尺寸手機面板。與以往不同,TCL這次不是產品輸出,而是把從屏到整機的產業鏈能力輸出。這也是華星光電的模組業務首次進軍海外。
在繼合力泰、TCL對外宣布在印度設廠之后,同興達也要成立印度同興達,建設產能來滿足當地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
同興達認為,印度同興達的設立將有效提升公司在該區域的服務能力和市場占有率,且公司致力將印度同興達打造成印度本土具有高影響力的液晶顯示屏模組及攝像頭模組工廠,未來增長可期通過本次在印度投資,將進一步完善該公司的海外業務布局,優化產品結構,鞏固公司行業地位,符合其戰略投資規劃及利益。
欣旺達在2017年便已經進入印度市場,欣旺達電子印度有限公司位于印度北方邦諾伊達,這是欣旺達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工廠。欣旺達的進入,填補了印度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空白。
據手機報在線成立的印度中資手機企業協會統計,目前在印度設廠的手機相關企業近百家。而且在印度中資手機企業協會秘書長楊述成看來,未來3-5年,手機核心部件廠商也將逐步向印度遷移,印度或將會成為繼中國之后新型產業制造基地。
那么,為何在繼終端廠商進入印度市場后,相關產業鏈也如此急迫的進入手機配件市場呢?
是利好?還是危機?
首先,關稅問題只是促使這些廠商進入印度設廠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相對于中國制造成本的不斷提升,印度低廉的土地成本、用工成本以及當地政府優厚的招商政策,再加上印度手機市場的快速增長,也是一個重要推力。
其次,印度與中國人口數量相當,蘊含著絕大市場機會,雖大部分是低端市場,但更適合以成本優勢沖量。從印度方面來看,印度剛開始推廣4G網絡,也是從功能機時代過度到智能機時代,投資時間窗剛開啟。數據顯示,目前印度智能手機普及率為22%,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也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國產手機廠商進入印度市場也是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相關手機供應鏈進入印度市場也將帶動印度的手機制造業產業鏈集群。在現代經濟中,產業聚集決定著制造業的地位。對于印度來說,當各大廠商落戶該地之后,印度也有機會參與到手機制造業的上游研發環節之中,驅動整體創新力的提升,帶動手機生產研發的上下游的產業。
那么這一現象對于中國的產業鏈來說就一定會往利好的方向發展嗎?
早在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啟動了“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計劃,印度就通過不斷提高智能手機整機以及手機配件的進口關稅,迫使海外手機廠商(主要是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投資建設手機制造廠。不難看出,這是印度為了提升自己國際地位的一種手段。如今看來,印度制造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會不會使中國制造產業鏈流失海外,導致中國手機產業鏈受到損傷?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