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印度工業巨頭Vedanta集團宣布將斥資40億美元(約288億人民幣)在印度西部投建一條完整的8.6代LCD工廠,含前段的面板產線和后段的模組產線。技術來源由之前簽訂合作協議的群創提供。
根據之前的協議,群創將提供完整的LCD產線工藝包,并輔助Vedanta集團采購設備與材料建廠,同時長期提代8.6代LCD工廠所需要的專利技術授權與服務,幫助Vedanta集團的8.6代LCD工廠能正常生產出合格產品。預計群創除可以在建廠期間收取一次性技術轉讓與服務費用外,還是有長期的專利費用和服務費用收入。
8.6代工廠預計產能規模為月投片60K。但前期仍然是先投建后段模組產線,從群創購買面板進行模組加工以熟悉相關產品性能,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前段面板產線預計要到2025年裝機,2026年量產。
行業預計這座面板工廠成功運行后,除了工廠自身的產能外,隨著市場的打開,群創還能通過向Vedanta集團出售其現有產能來擴大Vedanta集團的市場占有率,為群創后續提供新的產能出口。
印度總理莫迪從2015年起倡議(印度制造)政策后,一直尋求能在全球消費電子供應鏈中獲得一席之地,因此長期以來,包括日本、韓國、臺灣、中國內地的財團,都積極在印度活動,原本希望能把這四個地方的淘汰下來的晶圓廠和面板廠拆解后轉移到印度本土,再重置產能。
但印度政府及印度資本方對承接淘汰產能相對抗拒,一直希望能獲得所謂的“一手技術”來打造印度的真正競爭力,因此多年來印度持續與國際大廠協商以合資或者獨資的方式,獲得這些國際大廠的技術與產能。
不過印度這種即不想付出市場,也不想付出資金的“空手套白狼”辦法,一直沒有得到全球市場的回應,因此拖了近十年,印度仍然無法在半導體和面板領域獲得較大進展。
隨著三星把手機顯示屏模組、TCL華星把部分電視面板模組產能遷往印度,印度對于引進半導體和面板產能的愿意更為急切。除了與日本半導體協會和鴻海合作,希望建一座12吋半導體工廠,含晶圓廠和封測廠外,就是與鴻海旗下群創合作建的這條8.6代LCD工廠。
事實上,印度方面還曾與日本JDI協商,擬建一條采用JDI免MASK套色蒸鍍,采用光刻工藝的第6代AMOLED工廠。
但印度方面一直尋求國外合作方即要提供資金,還要提供技術,并且負責工廠內部的生產運營,但不能參與整個工廠的商務運作,這種明顯把大家當冤大頭的做法,最后都沒有談成。
Vedanta集團響應印度總理莫迪倡議的(印度制造)政策,近期積極與臺廠合作,有意與鴻海集團攜手在印度蓋12吋廠,并在LCD液晶面板找群創授權,意在打造印度半導體與顯示器自主產業。
Vedanta集團剛開始,也是希望鴻海和群創能夠以合資建廠的形式來完成半導體與面板工廠,但由于無法獲得工廠的經營權和分享市場商務利益,鴻海同樣拒絕,提議只負責幫助購買設備與材料,并提供技術服務,但保證工廠能正常生產產品。
此前據行業稱,由于印度方面不接受這種方式,如果不合資的話怕建廠后無法生產出產品,一度風傳印度的半導體和面板投資再度停止。
而前不久印度高官造訪美國,跟美國各大科技企業商談后,有消息稱印度仍然無法獲得美方的“免費”技術支持,雙方雖然對外表示美國半導體行業會在印度追加投資,但也僅限于上游設備與材料配套企業。
美國上游設備與材料企業敲定投資印度,再加上此次與群創的合作成功后,預計與鴻海合作的12吋晶圓廠也將很快啟動,而另一條JDI提供技術的6代AMOLED產線會不會也啟動,目前印度資本方還沒有透露出確切的信息,希望能在印度本土手機品牌的幫助下,再次評估后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