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墨西哥制造,似乎有成為新全球制造業中心的趨勢。
無論是特朗普任期內簽署取代《北美自貿協定》(NAFTA)的《美墨加協定》(USMCA),還是去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先后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及《通脹削減法案》(IRA),客觀說都給墨西哥的制造業發展帶來變化。
2020年7月1日,《美墨加協定》(USMCA)正式生效,取代已實施20多年之久的NAFTA。墨西哥MVS新聞網刊文稱,這兩年來,墨西哥從該協定中受益最大的行業是汽車、機械、電氣和電子設備制造。
墨西哥加工和出口制造業全國委員會的信息顯示,該國62%的貿易來自制造業,并解決了1/5的國內就業。其中,全球汽車零部件生產商100強中,墨西哥占89家。2002 年至 2018 年間,墨西哥的汽車出口增長了300%以上,而同期電子產品出口增長了120%。
從地區來看,鋼鐵、電子產品和其他高端出口產品的總部位于墨西哥北部,而汽車工業則在墨西哥南部擴張。
關于成為全球制造中心的原因,墨西哥主要有四大優勢:
第一,政2006年11月發布《促進制造業、加工廠和出口服務業法令》,推出多項有利于制造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第二,由于地理位置毗鄰,美國已成為墨最大的貿易伙伴,墨西哥76.5%的出口產品先被運往美國;
第三,墨被認為是世界上擁有自由貿易協定(FTA)最多的國家之一,與50多個國家建立貿易伙伴關系;
第四,墨制造業工人勞動成本相對較低,如美國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估算,墨西哥工人為每小時約4美元,而美國工人為每小時22.45美元。
墨西哥經濟部的數據顯示,該國實施的財政政策,是其成為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原因。其中,美國投資占第一位,西班牙位列其次。目前,在墨投資的西班牙企業有6500多家,約為中資企業在墨西哥數量的4倍。
一些歐美媒體分析說,自特朗普任期內掀起對華貿易戰以來,“墨西哥已準備好接納想要離開中國的公司”。
據《紐約時報》報道,今年9月,美墨高級別經濟對話主要討論了在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還著重討論了墨西哥可以利用《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條款和資金發展半導體供應鏈和新能源產業。
對此,美國銀行界表示,供應鏈危機、美中關系緊張以及USMCA生效兩年,都為墨“未來十年的最佳增長機遇”創造了條件。
但墨西哥相比東南亞制造,存在的不足也令不少國家猶豫觀望。
2021年,特種玻璃生產企業德國肖特集團認為墨西哥投資環境還不太理想,主要是“商業法規還不完善、電力供應不足和不正常、運輸不暢通”;同年,美國國務院對墨投資環境進行的評估中也提到,“合同執行的不確定性、不安全性、不正式性,以及腐敗繼續阻礙墨經濟持續增長。”
此外,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墨西哥不能獲得美中貿易沖突的長期紅利,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墨西哥制造業目前仍然大量依賴中國產業鏈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這也凸顯墨西哥產業鏈薄弱、不夠完整的劣勢。
這也就意味著,墨西哥對美出口越多,從中國等國的進口也會越多。
以家電產品為例,墨國內建有大量組裝廠,它們組裝電視所需的屏幕、芯片等零部件需要從中國、越南等國進口。
劉學東表示:“可以說,沒有中國等國產業鏈的支持,墨西哥制造業將毫無優勢可言。中國在對拉美貿易中整體處于順差地位,而每一美元的順差墨西哥就貢獻了3/4。”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專家撰文說得更加精辟:USMCA對墨西哥充其量“喜憂參半”,而墨實際上已融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價值鏈”,這也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