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環境高度飽和,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視等家電產品的創新已近瓶頸,光儲板塊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家電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美的、海爾、格力、奧克斯、TCL、創維等家電巨頭擁有充足的資金和跨行業的能力,現均進軍光儲行業,紛紛攜家庭能源解決方案新品亮相SNEC 2024和剛剛結束的Intersolar Europe 2024。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歐美發達國家政策推動疊加居民剛需,微儲產品正快速滲透為“家用電器”,走向歐美地區千家萬戶,而傳統家電行業的產業鏈也是落在C端用戶群體。
一位儲能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對潮電智庫表示,從用戶畫像和底層技術方面來看,家電企業來做儲能產品都有優勢。
家電企業跨界光儲主要通過成立新能源品牌子公司、收購這兩種方式。例如,最早拓展光儲業務的海爾從2015年開始相繼成立了海爾太陽能、日日順樂家、納暉新能源等公司來布局新能源業務;格力、美的則以資產并購的方式迅速入局。
但如今儲能行業日益內卷,家電企業也承壓不小。
潮電智庫在此從優勢、劣勢兩個角度分析家電企業跨界光儲的前景和挑戰。
渠道資源豐富,資金鏈路雄厚
科陸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美的在技術渠道上都會給予幫助。在海外資源部署上,美的戰略投資部協助科陸電子來評估海外建廠的可行性和成本投入。
家電企業在海內外的廣闊銷售渠道有利于其光儲產品的市場滲透,同時可利用品牌影響力在現有的大量用戶群體中推廣,業務拓展迅速。在供應鏈管理、售后服務方面,家電巨頭也有很大優勢,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并保證產品質量。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美的入主后,利用其全球家電銷售渠道和網絡,為科陸電子迅速打開了市場缺口,加快出海步伐。科陸電子去年儲能業務毛利率為25.36%,同比增長11.31%,盈利能力開始顯現。
品牌影響力大,強化技術賦能
家電巨頭不僅資金實力強,還能以自身原有技術為儲能業務賦能。
在光伏技術方面,美的集團結合其在溫控產品方面的經驗,開發了儲能熱管理液冷機組,主要應用于能量密度較大的集裝箱類儲能。
2021年,格力研發出“零碳源”空調系統,背后是其“光伏”、“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的技術體系。
同時,美的、海爾、格力等都利用品牌影響力從大型項目開始快速入局儲能市場。例如海爾全資控股子公司納暉能源參與了合肥海爾電冰箱5MW/10MWh儲能項目,該項目是海爾全國工廠園區首個用戶側儲能電站示范項目。
投資側重相對保守,難敵老牌強企
儲能業務于家電企業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這影響了企業在資金分配上的決策。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出于回報率和風險考慮,家電企業在初期對儲能業務持謹慎態度,在研發投入上則會較為保守。
儲能行業發展迅速,研發投入未及時跟上則很容易面臨產品落后風險。
從去年開始,“內卷與過剩”成為儲能行業的關鍵詞。價格戰愈發激烈,儲能行業正經歷洗牌期。入局儲能,就意味加入一場出清戰爭。
老牌企業在工商儲、大儲、戶儲市場均已有深厚布局和產品技術積累,而家電企業要想從中創出一片獨特競爭優勢,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資金,困難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