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爆料消息稱,蘋果將首次進軍智能家居IP camera(網絡攝像頭)市場,計劃2026年量產,目標年出貨量達到千萬級別。
他進一步透露,歌爾股份已獲得NPI(新產品導入),將成為該產品的獨家組裝供應商。
據行業分析解讀,蘋果的目的旨在通過無線連接與其他硬件產品無縫集成,擴大生態系統邊界。不過對于蘋果的這一舉動,光學攝像頭產業鏈的反響程度,遠不及iPhone手機和智能頭顯產品。
有一線攝像頭供應商表示,“由于技術門檻不高,不需要COB,導致華強北山寨品牌一大堆,甚至有的10元出貨。利潤太薄,是大家不看好市場的關鍵。”
潮電智庫查閱,某東網站上IPC的運營品牌包括螢石、小米、360、華為、TP-link、喬安、樂橙等,銷售價格在50-500元之間。
另有光學廠商介紹說,目前IPC產品視頻受帶寬限制分辨率上不去,最大也就4k和8k的畫質,家用IPC只能用作監控,應用場景十分有限。除了產品網絡存儲空間不足,還存在個人隱私容易泄露的隱患問題。
市場專業機構數據顯示,民用消費級網絡攝像頭2023年出貨約1.4億顆(包含智能門鈴及門鎖設備),其中家用網絡攝像頭約0.9億只,總產值約30億美元。未來5年,家用網絡攝像頭需求年復合增長率約7.63%。
潮電智庫分析認為,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去判定蘋果IPC兩年后的銷量有點為時尚早,畢竟其生態粘性強大,特別在高端消費電子領域擁有較為固定的用戶群,未來與國產廠商直面競爭的市場機會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