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紫建電子3月31日發布的業績公告,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11.45億元,同比增長17.78%;凈利潤8020.19萬元,同比增長239.44%。
資料顯示,紫建電子主要從事新興消費類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以各類新興消費類電子產品為主要應用領域,包括藍牙耳機、智能手表/手環、AR/VR 眼鏡、智能家居、智能音箱、便攜式醫療器械、運動相機、智能學習機等。
在消費電子市場回暖的大環境下,紫建電子業績表現不俗。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之后,公司營收雖然連增,但凈利潤至今仍未回到上市前的水平。
贛鋒鋰業、鵬輝能源等電池廠商近幾年的業績出現波動,與智能穿戴行業深度內卷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AI智能眼鏡成為集體被看好的巨大潛力通道。
深圳某AI眼鏡方案集成商向潮電智庫透露,“公司今年的訂單總量超過了過去三年總和,僅PCBA板的交付就要排隊在半年后了。”
融合聲光電全產業鏈的AI智能眼鏡,已經被視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超級終端,最近五至十年,出貨規模將從百萬級到千萬級,再到億級甚至十億級不斷突破,有望達到TWS+智能手表總量的兩倍。
根據潮電智庫統計,2023年紫建電子以14%的市占率名列全球TWS電池第三,僅次于瓦爾塔和微電新能源,也是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
可以清楚的看到,2022年以來,由于消費電子需求走弱,疊加TWS耳機滲透率較高,產品本身創新不足,全球出貨量出現周期性下滑,不少供應商疲于奔命卻難逃出局命運。
根據年報披露信息,紫建電子目前應用于智能眼鏡的產品主要為異形電池,內部極片采用卷繞工藝或疊片工藝,殼體采用鋁塑膜或鋼殼進行封裝。此外,公司“長循環壽命方型鋼殼電池開發”項目已完成,主要是實現方型鋼殼電池高壓電池常溫和高溫長循環需求,可應用智能眼鏡產品類。
潮電智庫認為,作為戰略破局智能穿戴的關鍵,紫建電子進軍AI眼鏡行業,已有兩個很好的基礎積累。
一是坐擁小米、OPPO、vivo等終端品牌大客戶,而且均有AI眼鏡或者XR頭顯的布局。
小米產品矩陣里已有MIJIA智能音頻眼鏡系列。去年3月首款產品推出,今年同期第二代產品發布,而且近期上市。
當然最讓行業關注的是,計劃采用高通AR1與恒玄2700的芯片組合的首款AI眼鏡就要來了,預期銷量30萬臺以上,而且直接對標目前市面上最為暢銷的Ray Ban meta2。
在TWS和手表等智能穿戴產品落后華為、小米、榮耀對手的OPPO與vivo,不會輕易錯失“頭部穿戴經濟”的機會。前者的Air Glass實現了連續迭代兩款量產,后者已經申請注冊多枚與智能眼鏡相關的商標,并在前不久并展示了首款MR頭顯產品vivo Vision。
二是紫建電子去年境外收入3.88億元,占營收比重33.92%。這表明公司已在海外具備形成了穩固的客戶資源,而這與當前智能眼鏡產品以外銷為主的產業方向較為一致。
必須指出的是,眼下全球關稅戰火正濃,紫建電子需要合理規避貿易風險。
紫建電子對潮電智庫表示,目前公司在美國市場營收占比不是很高,所以沒有收到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