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作為全球最大的透射式電容式觸控屏生產商,臺企宸鴻科技1月9日宣布將對諾基亞(在中國大陸業務)、華寶通訊以及A股觸摸屏領頭企業歐菲光三家公司提出專利侵權訴訟。歐菲光今日公告公司股票將臨時停牌,而截至目前,廈門法院已接受這宗起訴,不過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傳票。
據了解,宸鴻科技認為諾基亞、華寶通訊及歐菲光及其零售商侵犯了他們的一項專利,并要求諾基亞和歐菲光分別賠償2690萬元和6060萬元(占比公司預計2012年凈利潤的17%左右),同時還要求上述三家公司停止制造和銷售相關侵權產品設備。
有趣的是,據公開報道,宸鴻科技目前尚未對華寶通訊提出經濟賠償。華寶通訊系臺灣華寶通訊投資設立,屬臺資企業,是一家代工手機生產商,于2004年初在南京投資建廠,總投資2950萬美元,目前公司共有2000多名員工。
公開資料顯示,宸鴻科技也屬臺資企業,2003年在廈門成立,2010年10月在臺北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該公司是蘋果公司iPhone和iPad的主要觸摸屏供應商,其核心技術“電容觸摸板的導體模式結構”可以讓顯示屏變得更加輕薄。宸鴻科技2007年銷售收入只有12億元,2010年飆升到148.19億元,2011年更是增長到338億元,2012年全年銷售額有望沖破400億元。就在2012年,宸鴻科技提交了450項專利申請,其中178項已獲得授權。
而在歐菲光方面,由于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蘋果”產品的熱銷及政府補貼,公司今年業績爆發式增長,股價也在今年連創新高。公司目前80%營收來源于電容式觸摸屏,去年12月份預計2012年全年實現盈利3.35億元-3.45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2071萬元大幅增長1518%-1566%,且目前訂單依然比較飽滿。此外,歐菲光擬非公開發行5000萬股,募資15億元用于中小尺寸、中大尺寸的電容式觸摸屏擴產項目也在去年年末通過證監會審核并拿到批文。因此,從長遠看,募投項目的投產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將助力公司持續發展。
事假最新進展:
歐菲光于9月10日發布公告稱宸鴻科技專利無效,以下為公告原文:
一、事項概要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宸鴻科技”)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菲光”或“公司”)制造與銷售用于華為C8812E手機的觸控面板,侵犯宸鴻科技擁有專屬授權之“電容式觸控板的觸控圖形結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編號為ZL200720142844.5)。
本案已于2013年1月11日在巨潮資訊網公告(2013-004號公告)
二、進展情況
自接到《應訴通知書》以來,公司組織技術、法律相關專業人員積極應對該訴訟。同時,2013年1月25日,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交了無效宣告請求(無效案件編號:5W104383),請求宣告涉案專利全部無效。由于本公司提起了涉案專利的無效宣告申請,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實質中止了本案的審理。
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審理,于2013年9月6日做出第2130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宣告宸鴻科技擁有的200720142844.5號實用新型專利全部無效。
本公司將進一步等待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的處理結果,本公司將在本案取得進一步進展時繼續進行公告。
三、備查文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第2130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
相關閱讀:
1、歐菲光來臺搶單
大陸觸控面板廠歐菲光來臺搶單,針對臺灣NB品牌推出金屬網格(metal mesh)產品,相比主流單片式OGS面板報價再低3~5%,可能再掀起價格戰。
面對大陸觸控廠來勢洶洶,宸鴻和勝華指出,市場需求不好,客戶延后拉貨,殺價也沒用。
大陸觸控產業快速崛起,由于擁抱聯想等大陸品牌訂單,歐菲光近年營收、獲利快速跳升,去年營收6.38億美元,凈利攀升至5,200萬美元,遠高于2011年的340萬美元。歐菲光目前在觸控筆記本上最主要的推廣技術為GFF雙層薄膜的技術,不過今年來臺搶灘,針對臺灣筆記本品牌,主打最新金屬網格技術,鎖定在14寸觸控面板,預計8月、9月量產。外傳歐菲光現階段已經有能力自制金屬網格感應器,雖然初期良率不夠高,但報價策略貼近現行的GFF薄膜觸控,相比目前觸控筆記本主流產品OGS面板報價還低了5%以上,很有價格競爭力。
上半年觸控筆記本新產品積極鋪貨,造成大尺寸觸控面板供不應求,價格也很穩定,不過觸控筆記本銷售不佳,6月起筆記本大廠對觸控筆記本的態度轉趨保守,開始積極去化庫存。7月份觸控模塊報價已經降到每寸大約3.5~4美元,相比今年年初的報價跌幅高達10~20%,下半年價格競爭會更為激烈。
宸鴻表示,觸控模塊規格差異很大,沒有一個統一的報價,而公司隨著生產良率提升,產品價格上也會回饋給客戶。不過現階段市場買氣不佳,客戶還在去化庫存,即使降價也刺激不出什么需求。
除了大陸觸控面板廠搶市,TFT面板廠動作也很積極,群創推出Innotouch產品以TFT非強化玻璃取代鈉鈣(Soda-lime)強化玻璃做為OGS觸控面板的基材,同時用成本較低的口字膠貼合取代良率較差的全貼合。友達也計劃于年底推出eTP 2,供應鏈推估,觸控面板成本還將比現在降低15~20%。
2、宸鴻的危機與挑戰
觸控面板大廠F-TPK宸鴻今年6月營收及整體第二季業績表現低于預期,引爆市場超多想象空間。一方面蘋果訂單流失后、哪些客戶訂單規模足以補上,讓人好奇。一方面新技術紛紛崛起意味著新競爭者接踵而至,到底TPK宸鴻還能招架多久,讓人擔心。再加上原本備受看好的觸控筆記型計算機應用,如今新機種乏善可陳、消費市場反應冷清,TPK宸鴻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命運轉折點。
蘋果Apple曾經是TPK宸鴻最大客戶,營收比重高達7成以上,當時蘋果兩大熱門商品iPhone和iPad都采用TPK宸鴻的G/G雙層玻璃結構投射電容觸控技術。后來蘋果iPhone 5轉頭采用日廠in-cell內嵌觸控技術,iPad mini改用日本寫真的單層薄膜觸控技術,據說最新iPad可能也會改采薄膜技術,未來TPK宸鴻與蘋果的關系僅剩下薄膜觸控模塊貼合代工業務,蘋果光正式熄燈。
雖然TPK宸鴻近來積極調整客戶結構,客戶總數從過去的20-30家,逐步擴增至40-50家,而蘋果兩大商品的市占率也面對來自韓系與中國平價機種的強烈競爭,不過,缺乏單一強大客戶的加持,仍使TPK宸鴻客戶結構黯然失色。
來自于新世代觸控技術的競爭,則是TPK宸鴻更緊迫的危機。基于行動裝置對于外型輕薄的要求,薄膜觸控技術在沉寂一段時間之后,改良版的薄膜觸控技術(單層薄膜結構、金屬薄膜等等)又重新抬頭、被大量導入眾多新款手機和平板計算機。另外,新材料金屬網絡Metal Mesh觸控技術正加緊醞釀、目標瞄準大尺寸觸控應用市場(筆記型計算機、顯示器等等)而來,熟悉玻璃制程的面板大廠更加快腳步推出技術門檻較低的on-cell,預計2013年下半年觸控面板市場就會更熱鬧。
其中,Metal Mesh已經吸引許多薄膜觸控面板廠商投入,例如洋華、界面等等,尤其中國深圳歐菲光推出的Metal Mesh觸控面板據傳即將于今年第三季量產出貨,初期就是被導入觸控筆記型計算機。
至于面板大廠投入的on-cell觸控技術,除了稍早的AMOLED之外,群創推出的on-cell整合型觸控技術預計將于今年第三季放量生產出貨,華映與凌巨所開發的兩種結構on-cell觸控面板(DLS及OLMS)亦規劃要在今年第三季量產。雖然新技術導入還需要供應商向品牌客戶多多推廣,并且還要其他零組件、機構件配合,但來自新技術、新供應商的競爭,對TPK宸鴻等既有觸控面板廠商而言,終究是不利因素。
盡管TPK宸鴻因應變局,近來也積極發展OGS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不僅花50多億元新臺幣入股達鴻并取得經營主導權,還斥資4億美元在福建興建5.5代線新廠、新產能預計即將于2013年第四季初投產。不過,如果OGS觸控技術未能如預期取得大尺寸觸控應用市場的主導地位,TPK宸鴻關于OGS產能的龐大投資,也不無可能讓TPK宸鴻的轉機變成危機。
TPK宸鴻將在這波挑戰中乘風破浪?亦或觸控帝國就此瓦解?實際的變化發展還必須持續觀察品牌廠商對于產品差異化的規劃與想法,同時也得看新技術和新競爭者本身的量產實力,但相關因素的發展現在都還說不準,卻又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