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消息,昨日,偉創力官網發布了3月28日至6月28日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報表。財報顯示,偉創力第一財季營收61.76億美元,凈利潤為4487.2萬美元,同比去年較大幅度下滑。2018年第一季度偉創力實現營收及凈利分別為63.99億美元、1.16億美元。
偉創力CEO Revathi Advaithi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第一季度,美國政府廣為宣傳的行動以及重大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到我們的客戶華為,這些行動超出了我們的控制范圍,也減少了我們在中國為其組裝的產品業務,因此我們將縮減與華為在中國的業務合作。偉創力與華為建立了長期成功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也曾與華為一起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但結果仍然不令人滿意。但中國將仍然是偉創力非常重要的生產中心和市場。我們在中國有很大的生產基礎,也有數萬名員工,我們將始終對中國的客戶和員工全力以赴。
偉創力是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電子制造服務代工廠企業,業務包括手機電路板設計、通信工程、汽車配件制造和物流等,屬下的工廠分布在全球5個大洲30個國家。公開資料顯示,偉創力在1997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于珠海、長沙、東莞、蘇州等地設廠。據稱偉創力每年從華為拿到25億美元訂單。
此前曾是華為代工廠之一的偉創力曾扣押華為的生產物料和設備一個月時間,總價值約7億人民幣。據了解,目前華為已經將偉創力從其供應鏈體系中剔除。
5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偉創力要求其在全球的所有工廠停止與華為的一切合作,其中偉創力設立于長沙的代工廠不僅停止生產和拒絕發貨,而且拒絕歸還華為所有權的設備和物料。
據了解,華為公司于5月17日晚派出了數十輛貨車前往偉創力的珠海工廠,準備將那4億多人民幣的華為物料和設備運出來的時候,偉創力的珠海工廠突然接到了來自其公司高管的指令,稱根據美國出口管制的相關法律法規,偉創力不能將這些華為擁有物權的設備和物料放行。
在雙方進行的多達10多輪的談判中,偉創力還多次變卦。華為不得不發出律師函,指出偉創力方面的行為性質嚴重并且超出了正常合同糾紛的范疇,并要求偉創力必須歸還華為擁有全部物權的物料和設備,否則將要求偉創力承擔一切損失。
直到今年6月中旬,偉創力方面才終于同意將華為的物料和設備陸續歸還,但開出的條件是將這些設備和物料轉運給一個不屬于美國“實體清單”所列華為及其68個關聯企業的“第三方”,而且這一切的費用還得華為自掏腰包。
業內人士分析稱,偉創力對華為的“斷供”或導致其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5月31日,中國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商務部強調該制度針對個別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于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實體或者個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7月11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正在履行相關的程序,將于近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