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消息,鴻海集團8月正式啟動印度iPhone生產線,其年產能約100萬臺。
據了解,鴻海集團目前在印度的智能手機生產線,主要還是以安卓手機為主,其中中國的小米品牌更是其主力產品。鴻海印度小米生產線單月產能300萬臺,幾乎是iPhone年產能的3倍。印度iPhone生產線之所以產能不足,主要是因為蘋果對iPhone的組裝精密度要求很高,對印度工人而言學習曲線較長。
今年上半年,有報道稱,富士康將試行印度iPhoneX、iPhoneXS的生產線,并將逐漸加大產能。報道稱,蘋果將iPhoneX、iPhoneXS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的富士康工廠,就可以做到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節省了巨額的周轉費用。此舉預計將使得當地iPhone的實際成本降低20%以上,這無疑將極大刺激印度市場的iPhone銷量。
上個月,蘋果正式停止在印度銷售iPhone 6/6Plus等機型。蘋果公司之前在印度生產iPhone SE和iPhone 6、iPhone 7,但是隨著iPhone SE及iPhone 6系列生產線的停止,閑置的產能可以用以擴大其他手機型號的生產。
想復制中國,難!
據臺灣《商業周刊》8月5日報道稱,蘋果高端手機iPhone X系列,8月即將在千年古城印度甘吉布勒姆量產。甘吉布勒姆,印度教的七大圣城之一,遺留許多古老頌詩描述的神廟。
據了解,這里曾是幫諾基亞代工的工廠,2014年,富士康因為諾基亞關閉工廠,資遣了相當多印度當地員工,當時,一度發生嚴重抗議、員工拒不關廠,雙方關系緊張。
一支手機的電子零組件數量上千個,涉及到超過200家供應商,一旦短缺一個零組件,就不能出貨,供應鏈復雜度遠高于鞋業與紡織業。
報道稱,老廠區生產的iPhone已經在生產線制造,員工約2000人。在廠房旁邊,吊車工人還在忙著加蓋手機品牌小米的零組件倉庫。富士康也在這里幫小米生產內銷印度的手機,員工人數已達萬人,這是它協助小米站上印度手機龍頭的秘密基地。
但這里方圓百里內,看不見零組件廠群聚,連集團自家的連接器、機構件等,都沒跟來。
富士康印度廠的零組件及半成品,多仰賴運輸距離5800公里外的廣東,這些零件得坐上船,穿越孟加拉灣,經歷約一星期的船期,才能到達印度第二大港金奈港,而從金奈到達園區,還需要約1小時的車程。即便是已經在印度設點的電池廠,也必須從2000公里外、印度首都新德里東南方的諾伊達,開著卡車走上3到4天運過來。連全球第一大印刷電路板廠臻鼎,目前僅在金奈一帶選址中,最快明年才會量產,“我們是配合客戶去,做很少量、很少量。”該公司董事長沈慶芳強調。
蘋果在大陸的供應鏈,幾乎都在24小時車程之內可達。曾經,蘋果在最后一刻更改了iPhone的屏幕設計,新的屏幕面板就在當天午夜運達大陸的工廠。12小時后,一塊塊新屏幕就都嵌到手機上。蘋果創辦人喬布斯曾說,iPhone不在美國組裝,原因不是成本,而是亞洲工廠生產速度快,能兼具經濟規模與靈活性。
2012年時,蘋果就試圖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建立組裝Mac電腦的工廠,《紐約時報》曾報道,當時組裝電腦時,人們才發現電腦組裝要用的一款螺絲釘供應不足。在大陸,一種零件短缺,大家就能當天供貨,但在得州,一切都行不通了。最終,一顆螺絲釘,讓這款美國組裝的Mac推遲上市了數個月。
上述斷鏈風險,會在印度上演嗎?目前蘋果與小米的供應鏈并未完全相同。印度手機品牌圈傳言,原本鴻海集團初期為iPhone X系列規劃了兩條產線,但目前只先開了1條,也就是1個月的產能僅約6萬部,這不到小米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