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觸摸屏龍頭TPK(宸鴻科技)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于今年9月6日對其擁有的專利作出的無效決定,正式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該案涉及的企業包括諾基亞、華為、勝華科技、歐菲光等國內外知名公司,案件被國內外媒體看成是繼蘋果三星技術侵權案后,對移動互聯終端產業鏈上游廠商產生深遠影響的標志性事件。
專家指出,TPK專利訴訟事件為國內觸控面板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再次敲響了警鐘。這是TPK抓住國內觸控面板企業對知識產權經驗不足,實行的有計劃商業舉措。
據悉,TPK利用中國對實用新型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的專利制度,將行業早已存在、目前大家都普遍在使用的技術搶先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恰好形成了一種“銜接”,今年年初,TPK在廈門正式發起對全球手機巨頭諾基亞、國內觸摸龍頭歐菲光及其他公司的兩項訴訟,指控他們侵犯其“電容式觸控板的觸控圖形結構”專利權,共索賠約8750萬元。
在此過程中,據了解,TPK曾多次請求第三方對涉案專利出具的專利技術檢索報告使用的標準和關鍵詞進行更改,意圖干擾實用新型檢索報告,進而獲得有利于自己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實際上,用這些修改進行的檢索,連涉案專利都檢索不到。
是什么原因讓TPK試圖去堆起所謂觸控面板產業的知識產權壁壘?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全球觸控顯示面板產業技術重心逐漸轉移到大陸,以歐菲光為代表的大陸觸摸屏企業的技術和規模已經位據全球前列,這讓TPK感受到嚴重的威脅。
從“有形”的產品到“無形”知識產權較量,以歐菲光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積極進行反擊。據悉,歐菲光聘請了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資深代理人劉芳代理此前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訴訟。
經充分庭審陳述舉證,2013年9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實質性審查認定TPK相關專利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基于上述理由做出TPK擁有的相關專利全部無效的決定。
專利檢索結果也顯示, TPK同一技術于2007年9月21日向歐洲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但已于2013年10月7日被歐洲專利局全部駁回。
法律專家認為,TPK通過訴訟打壓、排擠同行技術領先企業,盡管爭議專利本身已經沒有絲毫產業價值,但這一行徑,使得觸控產業界原有的良性互動、技術互相提攜進步的經營氛圍變得詭異,或將造成產業本身的發展機會、技術創新機會錯失,進而造成業界大量的經濟損失。
不論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清晰看到:盡管這一年來,TPK一直企圖通過專利訴訟排擠歐菲光、勝華科技等同為觸摸屏廠商陣營的對手,但數據表明TPK并未能阻止住這些公司在移動互聯產業上的增長。
根據公開資料,歐菲光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7687.64萬元,同比增長93.14%,同時,預計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71%至87%。
觀察人士指出,觸摸屏廠商之間的競爭態勢今年已悄然生變,TPK的領先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而僅憑專利官司顯然無法擊敗競爭對手。與其將時間花在濫用知識產權以阻礙競爭,還不如回歸到技術與產品創新上。
在觸摸屏市場失意的TPK似乎仍試圖舉起專利大棒來為自己贏回“機會”。有意思的是,TPK聘請了一個剛剛從專利復審委員會離職的人員作代理人,反過來起訴專利復審委員會。
據悉,該案于日前結束開庭審理環節,一中院將擇日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