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移動設備商在全球范圍內發起的專利大戰就沒有停止過,且呈越來越多的趨勢。近期,更蔓延至移動互聯終端的產業鏈上游廠商。
據悉,全球最大的觸摸屏生產廠家TPK(宸鴻科技),日前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于今年9月6日對其擁有的專利作出的無效決定,正式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由于該案涉及包括諾基亞、華為、勝華科技、歐菲光等國內外知名通信終端公司,這一案件也被國內外媒體看成是繼蘋果、三星技術侵權案后,對移動互聯終端產業鏈上游廠商產生深遠影響的標志性事件。
事實上,作為受害一方,TPK這家臺灣企業早在今年1月,就曾在中國大陸對諾基亞涉嫌侵犯其電容式觸摸屏相關專利提起了訴訟。同時也將國內另外兩家觸摸屏廠商——東莞萬士達和深圳歐菲光,一起告上了法庭。
隨后深圳歐菲光公司也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交了宣告該專利無效的請求。9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以“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為由,對TPK擁有的相關專利做出了全部無效的決定。
專利訴訟
這一判定,隨即引發TPK方面的反彈,并當即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其撤銷對該專利的無效認定。
一、案件回顧:
2013年1月1日,TPK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諾基亞、歐菲光等企業侵犯其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200720142844.5號“電容式觸控板的觸控圖形結構”。
2013年1月25日,歐菲光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請求宣告該專利無效。
2013年7月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該專利無效請求案開庭進行口審,專利權人TPK與無效宣告請求人歐菲光各自進行了充分的意見陳述。
2013年9月6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聽取雙方充分意見陳述之后,對該專利無效請求案進行判決,宣告該專利全部無效。
二、TPK專利技術到底是什么?
那么,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據記者查證,TPK所持有的技術,在中國大陸的專利號為200720142844.5,屬實用新型專利。
雖然涉案相關方堅持認為,TPK維權的這項專利,目前普遍用在G/G以及OGS觸摸屏中,屬玻璃式Sensor圖案結構專利,是公知技術。
不過,有權威知識產權界學者就指出,“TPK的相同技術,在美國、韓國、日本、都先后獲得專利認證,其中美國為發明專利,這也證明這一技術具有相當的技術先進性?!辈簧儆^察人士,也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
經多方了解,實際情況是:就同一技術TPK此前曾向歐洲、美國專利部門提出專利申請,雖于2013年10月7日被歐洲專利局駁回,但在美國的確通過審查獲得發明專利證書,并贊成TPK專利具有穩定性的結論。
事實上,對于這家早年為蘋果提供觸控屏解決方案的公司,圈內人士卻并不陌生。公開資料顯示,目前TPK共有500件專利,另有800件專利在申請中,范圍涵蓋當前應用的各類觸控技術,包括SITO、HOGS、OGS及TOL等。
“電容式觸控技術,直到蘋果iPhone出現之后才大規模商用,TPK的技術是與蘋果采用的技術平行的不同解決方案,iPhone發布的同時(2007年)才攻克技術難關,具有很高的技術高度?!币晃毁Y深產業人士介紹。
此外,對于TPK目前在中國大陸申請實用新型的看法,專家也指出,“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實用新型授權快,可以更好、更快地保護自己的專利技術?!?/P>
TPK宸鴻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無論結果如何都必然會對國內觸摸屏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還將持續引發更大范圍的關注和討論。
三、TPK起訴背后的原因
知識產權訴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那么,TPK宸鴻為何不斷提起訴訟呢?通過市場分析,不難得出原因。
數據顯示,TPK宸鴻6月份合并營收比去年減少22.1%,第三季度營收年減22.3%,第四季營收也不樂觀。銷售的困境帶來了資本市場的恐慌,近期TPK宸鴻股價一路下行,創新低達到170元新臺幣,比起4月時的最高價635元新臺幣,股價跌幅超過2/3。
從毛利率來看,TPK宸鴻三季報的毛利率僅為12.4%,有機構預測其第四季度將跌破10%,而緊隨其后的歐菲光毛利卻維持在20%左右,遠高于TPK宸鴻。
需要指出的是,TPK宸鴻早前大手筆投入OGS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可以說是該公司針對創新的一次“嘗試”,但消費者卻不買賬,市場反應沒有達到公司的預期。11月4日,TPK宸鴻控制的達鴻宣布其現有新竹廠3.5代線及4.5代線全面停產。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OGS觸控技術未如預期取得大尺寸觸控應用市場的主導地位,TPK宸鴻關于OGS產能的龐大投資,或將成為TPK宸鴻的潛在風險。
如今的TPK宸鴻似乎到意識到自己所面臨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采取“變革”之路。一方面,為提升OGS觸控技術的話語權,TPK宸鴻加大了相關技術的知識產權申請和訴訟。此次訴訟提及的相關專利作為OGS觸控技術的一部分,實際上是TPK宸鴻為挽回OGS觸控技術頹勢的舉措。
另一方面,TPK宸鴻加緊布局納米銀線(SNW)觸控技術。繼歐菲光在今年年初搶先推出MetalMesh觸控面板之后,上月TPK宸鴻與日本寫真建立策略結盟,聯手進攻納米銀線(SNW)觸控技術。其后勝華也宣布推出MetalMeshOGS面板。記者注意到,歐菲光MetalMesh觸控面板的核心專利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圍繞該專利歐菲光業已形成一個數百項專利的專利群。
四、TPK知識產權擴張之路
是什么原因讓TPK試圖去堆起所謂觸控面板產業的知識產權壁壘?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全球觸控顯示面板產業技術重心逐漸轉移到大陸,以歐菲光為代表的大陸觸摸屏企業的技術和規模已經位據全球前列,這讓TPK感受到嚴重的威脅。
從“有形”的產品到“無形”知識產權較量,以歐菲光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積極進行反擊。據悉,歐菲光聘請了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資深代理人劉芳代理此前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訴訟。
經充分庭審陳述舉證,2013年9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實質性審查認定TPK相關專利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基于上述理由做出TPK擁有的相關專利全部無效的決定。
專利檢索結果也顯示, TPK同一技術于2007年9月21日向歐洲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但已于2013年10月7日被歐洲專利局全部駁回。
法律專家認為,TPK通過訴訟打壓、排擠同行技術領先企業,盡管爭議專利本身已經沒有絲毫產業價值,但這一行徑,使得觸控產業界原有的良性互動、技術互相提攜進步的經營氛圍變得詭異,或將造成產業本身的發展機會、技術創新機會錯失,進而造成業界大量的經濟損失。
不論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清晰看到:盡管這一年來,TPK一直企圖通過專利訴訟排擠歐菲光、勝華科技等同為觸摸屏廠商陣營的對手,但數據表明TPK并未能阻止住這些公司在移動互聯產業上的增長。
根據公開資料,歐菲光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7687.64萬元,同比增長93.14%,同時,預計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71%至87%。
觀察人士指出,觸摸屏廠商之間的競爭態勢今年已悄然生變,TPK的領先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而僅憑專利官司顯然無法擊敗競爭對手。與其將時間花在濫用知識產權以阻礙競爭,還不如回歸到技術與產品創新上。
在觸摸屏市場失意的TPK似乎仍試圖舉起專利大棒來為自己贏回“機會”。有意思的是,TPK聘請了一個剛剛從專利復審委員會離職的人員作代理人,反過來起訴專利復審委員會。
運用知識產權訴訟打擊競爭對手,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常態。近年來。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行動都在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知識產權來保障自身發展。
國內企業由于起步晚,擁有后發優勢,尤其在研發速度和客戶響應能力上往往高出一籌。公開資料顯示,目前TPK宸鴻共有500件專利,另有800件專利在申請中,范圍涵蓋當前應用之各類觸控技術包括SITO、HOGS、OGS及TOL等。勝華科技在2012年的研發專利申請提案就達382件、獲證151件。而后起之秀歐菲光專利亦在迅猛增長,目前公開的申請提案達到500項,已獲授權30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