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手機攝像頭市場,光學防抖(OIS)無疑是曝光率最多的詞匯。從蘋果到三星,再到中興、華為、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推出的高端新機型,光學防抖都是其中最大的賣點之一。
不過,目前全球OIS產能有限,國內OIS產業鏈更是稚嫩。其中,OIS馬達無法規模量產,則進一步限制了產業鏈快速成熟。
7月17日,上海比路電子有限公司(下稱比路電子)總經理王建華在接受《手機報》采訪時談到,國內缺少OIS馬達供應商,OIS資源緊缺將在一定期間內影響國產終端品牌導入這一新技術。
王建華表示,比路電子一直以解決客戶緊缺資源為目標,目前則在與國內一線攝像頭模組廠商合作開發OIS產品,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形成小批量供貨能力。
《手機報》:OIS是2014年攝像頭行業的重點新技術,目前哪些因素影響了OIS產品的量產?
比路電子王建華:iPhone6上市后,國內中華酷聯等廠商肯定有旗艦機型會跟進設計高端攝像頭模組。然而,目前國內能夠做出OIS馬達的廠商屈指可數,很多對OIS還僅僅處于認知階段。
隨著日本三美(MITSUMI)和日本阿爾卑斯(ALPS )啟動iPhone6的OIS項目,后續國內一線品牌模組廠商的OIS馬達資源將會面臨瓶頸。若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國內OIS模組的價格預計將會持續走高。
《手機報》:國產智能手機銷量快速提升離不開優越的性價比,離不開國產供應鏈的支持。在攝像頭OIS馬達這部分,國內供應商將如何改變資源緊缺的現狀?
比路電子王建華:比路電子95%的業務都來自VCM馬達產品,而且市場定位非常明確,就是要開發和設計國內一線模組廠緊缺的資源,向客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以便降低客戶的成本,以及幫助其提升在國際終端品牌客戶中的影響力。
面對OIS等高端馬達的瓶頸問題,比路電子和國內大廠一起合作開發閉環馬達(CLOSE LOOP) 和OIS馬達,緊跟國際新技術發展的步伐。同時,公司正在引進自動化生產線,產線人員規模大大減少,也為后續的新項目騰出了空間和人員。
具體而言,比路電子目前依靠過去積累的CLOSE LOOP 的開發設計經驗,正在開發16 PIN的OIS+CLOSE LOOP 馬達。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馬達只在有了高端三合一的芯片才能實現,公司也從國際芯片巨頭那邊拿到了它在VCM行業投入的這種新型芯片。
7月底,比路電子與國內模組廠商合作開發的CLOSE LOOP 馬達就會進行小批量出貨。8月中旬,公司的OIS的樣品也會小批量出貨。9月下旬,OIS+CLOSE LOOP的馬達也會進行送樣。
目前比路電子是國內唯一在研發CLOSE LOOP 和OIS的馬達廠商,整個研發團隊擁有超過10年以上的馬達設計經驗。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約在500萬左右,而且已經得到了CLOSE LOOP以及OIS專利。
《手機報》:什么是OIS+CLOSE LOOP的馬達?
比路電子王建華:CLOSE LOOP +OIS的馬達,主要原理與一般的OIS馬達相似,目前的OIS馬達基本是底部X軸+Y軸的移動平臺,不同點則是在Z軸用CLOSE LOOP馬達的AF方式替代VCM黃片結構馬達AF方式。
VCM 方式的AF為了克服彈簧振蕩的周期,AF的對焦時間上要做延時,在拍照的過程中,體驗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同時整個OIS的功耗比較大。而CLOSE LOOP的響應時間為傳統AF的1/5,在AF過程中,功耗會大大降低,僅是原來的30%左右。
制造成本目前算下來要比單純OIS的成本要稍微高一點,因為CLOSE LOOP的馬達需要霍爾元件以及FPCB板。此外,雖然工藝相對來說復雜了很多,但是模塊化的設計后可以有效幫助良率的控制。
《手機報》:目前手機攝像頭一直在往高像素、光學防抖這樣的階段走,對國內供應商來說,應該是較大的挑戰吧?
比路電子王建華:目前千元以下的國產智能手機,國內的供應鏈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圍繞這些普通的馬達資源,價格戰此起彼伏,其中也不排除同行間的惡性競爭,以及一些沒有品質的VCM廠商為了生存惡意壓價。
在攝像頭產業鏈中,國內品牌替代國際一線大廠,很多是因為國際一線大廠主動放棄了中低端市場。
不少國內的馬達廠商在追逐利益的時候,根本不注重技術開發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養,要超越國際公司更是難上加難。雖然目前國內VCM廠家眾多,但是正真在技術上有沉淀以及產品在穩定性、一致性方面做到非常優越的,非常少。
一年后,VCM馬達廠也會面臨一次洗牌和倒閉潮。
不過,國內馬達替代國際品牌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去研發和改進,后續的馬達基本會是中國VCM廠商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