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時間,聯結了十幾家醫院、數千名慢性病患者,這是深圳市中興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興物聯)在健康醫療智能穿戴市場最近的成績單。
中興物聯是中興移動通信的子公司、中興通訊(000063.SZ)的孫公司,董事長侯正之則為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之子,蘆東昕則為中興物聯公司總經理助理。
8月6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剛剛結束“穿戴式健康終端與移動健康管理”主題演講的蘆東昕,被一群熱情的觀眾圍在了中間,名片不夠換讓不少人感到十分遺憾。
“蘆博士,您的演講就是一次成功的招商會。”一位針對糖尿病患者開發了穿戴設備及后端平臺的觀眾如此感嘆,雖然他還不清楚與中興物聯可以怎樣合作,但已經聞到了新商機的味道。
“您這類合作伙伴我們歸類為醫療健康第三方專業服務商,中興物聯可以提供數據應用對接、調試支持等。”蘆東昕表示,中興物聯移動健康管理平臺是將傳統醫院的檢測、診斷、跟蹤等醫療服務延伸到院外,平臺一端是眾多慢性病患者,另一端則是醫院醫生或第三方服務商等醫療資源。
這一平臺運作模式之中,包括患者情況以及專業醫療機構所給出的反饋意見在內的所有數據信息,依賴手環等穿戴設備、血氧儀、血糖儀、APP應用程序等各類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進行檢測收集、傳輸、處理。因此,中興物聯將自身定位為開放平臺建設者,向健康醫療傳感器、終端、APP、第三方專業服務商等開發接口。
簡單說來,中興物聯在打造一個智能穿戴的生態系統,囊括了用戶群體、服務提供者以及終端設備等工具開發者。相較目前市面上諸多智能穿戴產品,這一模式顯得與眾不同。
華強北電子市場在跟進推出新型產品的速度上幾乎無人能敵,今年炒得最熱的智能穿戴設備當然在此也能輕易找到。不過,據記者觀察了解,這些智能穿戴設備廠商多是從原來的平板電腦、手機市場轉戰而來,在產品開發上沿用了過去的方式,方案商提供統一的方案,終端廠商其實主要做產品外觀設計和零部件組裝。
這也就不難理解,當小米推出售價為79元的智能手環之后,不少智能穿戴廠商為何憂心忡忡了。缺乏生態系統支持、使用價值有限,打價格戰是遲早的事情。
反觀中興物聯,它能否順利建立起生態系統不得而知,不過無論如何,這種整合資源的思路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