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愛立信印度子公司將小米告上法庭,新德里高等法院周一通過了一項單方面禁令,要求小米不能在印度進口和銷售其智能手機。
狼來了喊了很久,現在大陸手機的專利危機可能真的來了!
首先需要說明的幾點:
1、小米此次在印度遭遇愛立信訴訟與小米本身的專利儲備無關,因為愛立信本身不生產手機,即使小米有足夠多的專利也無法雙方交叉授權,包括小米在內任何一家中國手機廠商想進入海外市場都有可能遭遇,很正常不過需要正面應對。
2、包括愛立信、Nokia等通訊行業的專利巨頭這些年一直希望向中國手機收取專利費,在大陸遭遇各種挫折后,近兩年開始從海外特別是中國手機涉及的印度及東南亞入手,希望借助海外的力量逼迫大陸手機就范。
3、相對專利侵權訴訟,法庭海關禁止進口更惡劣,也是專利擁有者收取專利費的殺手锏。
4、大陸手機廠商特別是希望進軍海外的廠商應當盡快建立一支專利的專利運營團隊,應對各種專利糾紛,專利訴訟不丟人,任何進軍海外的企業都會面臨大量的專利糾紛,處理專利糾紛是企業正常業務的一部分。
小米不是第一家在印度被訴訟的廠商,不過大陸手機進軍印度這么多年,小米可能是第一家被印度法院判決禁止銷售的廠商。
之前已經有很多大陸廠商在印度被愛立信等訴訟,其實目前也有好幾家公司的訴訟正在進行中。
愛立信等眾多國家專利大廠收取專利費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法院強制海關扣留進口商品或下令禁止銷售,這種方式很常見,雖然有點惡劣,前幾年另一家 大陸手機品牌希望進軍美國,結果銷售剛剛起步就被愛立信一紙訴訟告到法院,海關的手機也被扣留,最后不得不與愛立信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這也是大多數大陸 手機不敢進入美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此次愛立信在印度市場通過印度法院下令禁止銷售小米手機,對中國手機品牌甚至印度本地手機品牌會產生巨大影響。
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審核微軟收購Nokia,手機中國聯盟曾經協助調查,期間大家最關注的也是沒有手機業務的Nokia會否利用申請禁令等手段強制收 取專利費,最后在針對微軟及Nokia的限制條款中,特別加入了“不尋求針對中國境內智能手機制造企業所制造的智能手機的禁令或排除令”的條款,當然作為 專利擁有者,人家有這樣的權利。
應當說隨著愛立信、Nokia等專利擁有者的步步緊逼,中國手機進軍海外甚至在大陸市場面臨的專利壓力越來越大。
作為小米為代表的本土廠商,退縮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應當通過以下途徑著力解決:
1、主動積極應訴,面對印度新德里法院的禁令提出申訴
2、積極與愛立信等專利擁有者協商,先解決手機禁令問題。
3、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去年印度手機廠商MicroMax就曾向印度政府申訴愛立信每部手機收取1%的專利費太高,小米應當向國家主管部門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海關禁令從歐美蔓延到印度,加上Nokia起訴上海華勤已經數年,中國手機已經開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專利風險,如果說之前在大陸及亞非拉市場還相安無事,現在大環境可能已經改變。
對中國手機而言從長遠來看卻是好事,因為一步步解決了專利問題也就意味著打開了進軍全球市場的大門,即使成本會有上升,以中國完善的產業鏈支撐,大陸手機的性價比依舊存在,對于小米及企業主要手機廠商,應當抓住這一契機實現新的飛躍。
就目前大陸主要手機品牌而言,包括華為、中興、聯想都已經擁有一定專利及一支專業的專利運營團隊,華為中興因為作為網絡設備提供商的緣故遭遇專利問 題較早,重視也較早,所以解決也比較早,而聯想通過收購IBM PC及Moto手機也實現了這一轉身,應當說專利問題對于大陸手機品牌而言并不是死結,相反專利保護體系的完善將極大的促進手機產業的良性競爭。(老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