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觸控產業格外熱鬧,曾經蘋果的第二大觸摸屏供應商勝華科技宣布破產。勝華的破產震驚了整個觸控產業,其對于觸控產業的影響持續發酵,大陸觸控行業龍頭廠商歐菲光(002456.SZ)也意外地成為了眾矢之的。就在上周,市場更是傳出內地觸控行業龍頭歐菲光萬人裁員謠言,據筆者從接近歐菲光的相關人士了解到,歐菲光近幾個月產量持續增長,11月份更是創出歷史新高,在觸摸屏行業的淡季尤為難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觸摸屏的江湖,在這個冬天愈發精彩。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觸控廠商們正在誤入一場慘烈的暗戰歧途。
觸摸屏的三國
觸摸屏產業整體可以劃分為隨蘋果及其它國際品牌率先崛起的臺灣觸控產業,整體以玻璃式觸控技術為主,憑借大陸終端廠家而崛起的大陸觸控產業,整體以薄膜式觸控技術為主,以及從顯示面板產業向觸控延伸的日韓內嵌式觸控陣營。
三大陣營的發展狀態基本跟其經濟體本身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發展最早的臺灣觸控陣營,由于島內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缺少本土終端市場厚度,又在技術上未能保持持續領先,在被蘋果轉換日韓供應商及HTC等本土品牌衰弱后經營狀況急轉之下,最大的龍頭TPK也只能維持微利。日韓內嵌式觸控陣營憑借在高端手機面板上的技術及產能優勢,收獲蘋果手機訂單后在高端手機觸控市場占有了重要地位。大陸觸控陣營立足于本土這一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及消費市場,從低階產品做起,隨本土重點品牌快速崛起,尤其是以歐菲光為代表的薄膜式觸控龍頭,憑借著強大的執行力及對技術路線的前瞻性布局,形成了觸摸屏垂直一體化優勢,并在新一代觸控技術上取得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
觸控產業持續演進企業業績分化嚴重
觸摸屏產業繼續火熱,但企業業績分化嚴重。三大龍頭的業績有最真實的反映。
歐菲光觸摸屏出貨量全球第一,微攝像頭出貨量也躍居全球前列。公司近年來主營業務取得快速發展,產品銷量及銷售收入均保持高增長態勢。近三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5億元、39.3億元和9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9.81%。2014年前三季度,歐菲光實現營業收入139.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2.06%。
F-TPK宸鴻過去幾年曾經受惠于蘋果訂單,從2009年到2011年營收、獲利呈現飆速成長。直到蘋果轉單日企,F-TPK宸鴻2012年獲利急轉直下,2013年第二季營業利益率更降至上市后新低。而據臺灣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臺灣觸控面板只有F-TPK獲利,經營窘境可見一斑。
憑借in-cell內嵌式觸摸屏供單蘋果的JDI一時名聲大噪,但盛名之下,其實難負。經濟通通訊社10月15日訊,JDI下調全年財測,預計為虧損100億日圓。而夏普則憑借對華訂單的拉貨在連虧四年后于今年上半財年才實現盈利。
喧囂背后是利益
歐菲光作為出貨量全球第一、盈利能力第一、坐擁中國市場的觸控面板企業,在激烈競爭中逆勢增長,也因此招致對手各種噪音干擾。
臺灣觸控產業龍頭在被JDI搶單蘋果訂單后,陷入無計可施的慌亂之中,之后大陸本土觸控企業快速崛起,前后夾擊之下采取了利用專利訴訟、制造輿論噪音的方式以求延緩大陸同行發展的競爭手段,早已沒了觸控產業先驅的心氣。勝華破產之后,臺灣相關產業評論更是少有反省,反而連篇累牘的要扯上大陸廠商歐菲光低價搶單,完全罔顧歐菲光保持了業內最高毛利率的事實。不僅如此,臺灣相關媒體還借用未經證實的信息擅自發布歐菲光大肆裁員上萬人這樣駭人聽聞的內容,要知道,歐菲光目前總體也就三萬員工左右,近期還傳出曾洽購勝華工廠,11月份觸摸屏產量還創出了歷史新高,攝像頭、指紋識別等新業務更是發展的如火如荼。
JDI等內嵌式觸控陣營為開拓國內市場大打輿論攻勢,大肆宣傳in-cell方案的優點,背后極少提及該技術方案的不足。JDI面向大陸大打價格戰,甚至寧可承受短期虧損,也是無奈之舉。作為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上占據全球最高份額的面板廠商,搶占中國市場是其扭轉虧損局面的唯一機會。蘋果的最新態度更是加劇了JDI布局中國市場的緊迫性。近日有相關媒體報道,裸眼3D屏幕有機會成為下一代iPhone的最大賣點,將改采薄膜觸控,再貼合3D屏幕,可以簡化對面板的驅動,不易受到串音干擾,也比較省電,同時,良率高出很多。
在產業轉型的滌蕩時期,觸控廠商們或許應該放下廝殺的武器,反思整個行業應當如何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