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IT領袖峰會的不少人都拿著華為Mate7手機,華為高級副總裁、消費者業務集團CEO余承東說:“華為一個月的備貨量幾天就賣光了,生產量這么大還供不應求,我也感到挺不好意思的。”他認為,這一現象背后是大眾對于智能終端的需求飆升,也是智能終端進入全場景體驗時代的一個微觀體現,其中蘊含著可穿戴設備、車載終端、智能家居三大機會。
可穿戴設備將成創新起點
智能終端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大。峰會現場透露的2017年全球終端市場空間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終端市場的銷售額將高達5000多億美元,智能手機和平板市場將趨向成熟,擁有3309億美元的手機市場空間,車載設備和可穿戴設備將進入增長期,分別達270億美元和250億美元的空間,其中可穿戴設備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可達30%左右。智能家居仍將處于培育期,但仍有62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可開拓。
可穿戴設備有望成為下一波創新周期的起點,是智能終端領域的首要新機會。余承東認為,某種程度上,可穿戴設備是人體器官的延伸和擴充,時尚性、社交性、功能性是其三大特性。這其中,健康是最先浮現的機會,華為已經構建運動健康平臺,加強穿戴式生態鏈合作,覆蓋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應用、健康平臺、服務社區等上下游各環節,同時更加注重開放,讓第三方應用接入平臺,與醫療機構、社區等各方合作。
汽車正成最大智能終端
“汽車正在成為最大的移動智能終端,這個領域的創新剛剛開始,給生活帶來的便捷性和改變才剛剛展開。”余承東談到,智能終端市場的第二個新機會是車載設備市場,智能汽車是一個集合體,這背后有智能車機設備、車載操作系統、車載平臺和車主社區等,市場空間會很大。
華為看好這一市場,已經推出車載智能解決方案,奔馳今年開始所有新車里都裝有華為的4G通信模塊,提供上網連接和云服務,華為正與奧迪等更多汽車品牌開展合作。余承東說:“車載市場的增值服務會更大更賺錢,華為是專業做技術通信服務的,利潤率最低但是大家都需要。”
“其中智能終端市場還會更大,消費者期待圍繞工作和生活的智能終端全場景體驗,移動互聯網讓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他表示,終端的改變成為時代變遷的一種標注,中國企業要堅持開放創新與合作共贏,就能為產業帶來全球競爭力。
智能家居重在兼容互通
智能家居概念熱了數年,隨著4G帶來的信息連接能力提升,正在“由熱變紅”,這將是智能終端市場的第三個新機會。余承東呼吁,在手機廠商、家電企業、互聯網公司都在發力智能家居之際,能否嘗試更多的開放、互通和兼容。
“大家能不能一起干,一起讓智能家居標準化發展。”他表示,華為愿意做基礎性工作推動產業升級,讓“中國制造”的單一家電產品向智能化產品演進,提高中國智能家居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近期智能家居領域“大動作”頻頻,谷歌[微博]32億美元收購Nest,微信在和智能家居結合,各方爭相開發智能路由器為智能家居構建基礎。余承東表示,華為擁有構建開放平臺的能力,有自主芯片開發能力,也有技術、軟件和通信連接的能力,“我們更希望能為大家干一些基礎的苦活累活,做出來的終端所有廠家能夠互通,這樣更方便大眾生活。”
現場透露的華為最新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手機2014年發貨量超過7500萬臺,全球市場份額保持第三;華為賬戶用戶達1.3億,自有用戶界面Emui激活設備達7500萬臺,云服務用戶達2000萬,華為應用市場軟件下載量達1億。
余承東預測,今年華為智能終端發貨量會超過1億,未來年均智能終端發貨量可能超過3億,華為巨大的終端銷量和各類軟硬件用戶數量,為智能家居提供了連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