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手機市場風生水起的TCL,卻在中國本土跌跌撞撞。
7月3日,TCL發出了一則頗引人注意的消息--《TCL么么噠3S產品召回通知函》,文章稱公司研發團隊在對么么噠3S產品跟蹤測試中發現其中有一批次(入網型號TCLM3G,數量28000臺)的MBN文件丟失,可能導致在個別網絡使用條件下造成信號不穩定,以及部分產品發熱指標超過公司內部質量標準(目前手機產品發熱無國家標準),致使該批次產品用戶體驗達不到預期水平。
因此,公司決定對該批次產品進行召回處理,并根據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么么噠3S所有未出售的產品進行全面檢測排查,待確認無相關問題后恢復銷售。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機、備案等3種方式。
這一行動這也讓TCL成了中國首個召回手機產品的企業,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封通知函中TCL方面只告知了消費者結果和處理辦法,卻沒有解釋問題之所以產生的原因,到底召回背后是無法避免的意外,還是產品質量管理的人為失誤?
"TCL中國區的產品都是外部供應商ODM的,因為外包比自己生產的成本低,TCL自有工廠產能基本都是用來生產海外訂單。"一位熟悉TCL的業內人士對《手機報》表示,上述通知函所指出的么么噠3S問題,很有可能是,TCL中國區在巨大的成本控制壓力下的產物。
實際上,TCL中國區對TCL通訊整體而言可以說是一個連續多年虧損的大包袱。在這種背景下,TCL中國區產品外包生產,以成本控制為重要考量因素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需要說明的是,截至發稿前,上述猜測并未取得TCL官方及其供應鏈方面的確認。
包袱和甩包袱
2012年下半年,TCL手機開啟了回歸中國市場之路,此前一直在研發崗上工作的TCL集團副總裁王激揚成為TCL手機中國區的操盤者。數據顯示,TCL通訊在2014年實現了全球終端銷量7349萬臺,同比增長33%;中國市場銷售760萬臺。
根據TCL通訊財報,2014年全年營業收入為245.24億元(306.91億港元),同比增長60.3%;凈利潤為凈利潤達8.64億元(10.93億港元),同比增加2.41倍。
有業內人士向《手機報》透露,雖然TCL通訊整體盈利,但是這三年來中國區的手機業務卻連年虧損,而且虧損額度高達上億元,"換句話說,中國區已經是TCL通訊的一塊大包袱,TCL通訊作為在香港上市的獨立法人,不可能不考慮改變這一現狀。"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為了改變TCL中國區的銷售情況,擺脫對TCL通訊的業績影響,隨后產生了一系列資本運作和人事調整。
首先,TCL集團和TCL通訊等共同出資成立深圳么么噠互聯通信有限公司,即TCL中國區市場由么么噠公司獨立運營,TCL集團和TCL通訊共同承擔盈虧結果。隨后,TCL中國區原中國區總經理王激揚告病休假,TCL通訊總裁郭愛平兼任TCL中國區總經理。
至此,TCL通訊"甩包袱"基本完成。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被獨立"的么么噠,或者TCL中國區,在獨立之后又有哪些關卡需要闖?
上述業內人士對《手機報》分析認為,最關鍵的還是操盤手,"王激揚原先是搞研發的,有些書生意氣;郭愛平則對海外市場和運營商市場熟悉,為人儒雅,而中國市場被大家稱為手機江湖,或許他倆都不十分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