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場,無疑是今年手機行業最為火熱的話題。今天,在手機報舉辦的2015年手機產業高峰論壇系列——“無”關大局《2.5D撬動無邊框手機萬億大市場》的圓桌論壇環節,有請到了RDA印度區產品總監劉文海、高通中國區資深產品總監王時元、Micromax中國區研發部部長郝瑞、金立副總裁徐黎、禾苗副總裁熊斌、匯美供應鏈副總經理郭驊、沃特沃德百萬俱樂部主席汪青山、凱木金總經理黃河、百立豐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謝明文一起探討——印度,是不是手機的下一個主戰場。
論壇伊始,RDA劉文海透露,歸入紫光后RDA重新對產品線進行了梳理整合。他分享了RDA的產品線、市場戰略,并表示RDA將馬上在印度專門成立一個團隊,專門面向印度客戶。
在圓桌論壇上,高通王時元作為主持人,與其他幾位嘉賓一起對印度市場作了深入探討。在此次的論壇中,嘉賓極具代表性:芯片廠商高通,國產手機品牌金立,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手機方案商禾苗、凱木金、沃特沃德及匯美供應鏈。論壇中,嘉賓們分析了印度市場現狀及印度整機關稅提高的影響,分享了出海印度市場的經驗,并一致認為,國產手機出海印度手機市場已是必然趨勢,隨著印度手機市場的發展,中國手機供應鏈也必將向印度轉移。
Micromax郝瑞認為,現在印度手機市場的確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他透露,Micromax如今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線上到線下全面布局,并表示希望和供應商、合作伙伴一起把印度市場做好。
金立徐黎分享了金立在印度從提供解決方案到專注品牌的發展歷程,表示“開始我們做解決方案的時候,只用考慮技術、考慮效率和成本。但當我們開始去做品牌時,面臨的新課題,就是印度的本地文化”。他認為印度本土化是想去印度走品牌之路的廠家無法避免的問題,金立也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
禾苗熊斌則表示,印度已是禾苗的主力市場,占據禾苗出貨量的一半。他提到一個現狀,現在國產品牌在印度大多是電商模式,被傳統渠道擠壓得很厲害,導致電商售價壓得很低。他認為,目前印度市場的手機品牌很多,但是品牌、ODM集中度將越來越高。
沃特沃德汪青山認為,中國這10年的發展歷程在印度是一個索引,印度如今基本是按照中國的軌跡發展著。他建議國內手機廠商把握這次的機會,盡快走向印度。在他看來,現在印度市場不僅需求非常大,而且還有人力成本、資源、政策等優勢。然而,與金立徐黎一樣,他也認為印度不同的文化、國策、體制,將是國產手機在印度市場非常大的挑戰。
匯美供應鏈郭驊則表示,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供應鏈更多的是作為后備軍,品牌商在前方打仗,供應鏈則在后面配合。
百立豐謝明文非常慷慨地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國產手機要走出去、走向印度,必須注意做好人才儲備、備好合同、服務配套、規范制度、倉儲物流、知識產權等準備。他認為,這時候走出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凱木金黃河則表示,客戶在哪,他們就去哪,客戶在印度有需求,那么他們也會第一時間過去。但他也表示,印度市場是機會卻也是風險,“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就是風險。如果你做好準備,那就是機會。”
對于印度政府上調整機關稅這問題,金立徐黎表示,到印度以SKD在本土組裝至少可以減少10%的成本,而且從印度政府的決心看,這關稅只會越來越高,現在是整機,未來甚至連散件的關稅也將上調。
論壇最后,各位嘉賓針對“中國手機供應鏈是否會向印度遷移”紛紛表態:
匯美供應鏈郭驊:如果客戶在月球我們就跟著去月球,如果客戶在印度我們就跟著去印度。
百立豐:我都過去了,你們供應鏈沒有理由不過去啊。
金立徐黎:肯定會。
Micromax郝瑞:我覺得這是趨勢。
禾苗熊斌:整個供應鏈在兩三年內,尤其是在CKD也過去了之后,整個供應鏈都會過去。
凱木金黃河:我覺得組裝肯定是過去最快的。我們現在已經過去了,但是包括我們的技術支持、服務,很多方面還是需要不斷地改善,因為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新的市場意味著新的機會。
沃特沃德汪青山:我們公司在2014年下半年就已經決定了要進入印度市場,而且要把那個市場做好。
會議最后,論壇所有嘉賓開啟了“走進印度”啟動儀式,下一站,我們印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