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應該是繼手機、平板之后,最具有爆發可能性的領域,不過風險同樣需要警惕。”日前,宸鴻科技(下稱“TPK”)研發二部資深經理江耀誠如是說。
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用觸摸屏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特斯拉中控部分采用17寸電容屏的設計隨即引起了觸摸屏從業者的關注。
全球每年汽車銷量約8000萬部,其中中國市場大約占據25%。除中控部分,能夠搭載觸摸屏的還有車載GPS、車載影音娛樂系統等。這也意味著,車載市場有可能消化較大的觸摸屏產能。
項目逐步落地
TPK是較早布局車載市場的觸摸屏廠商,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不少整車廠商或者汽車零部件廠商開始找到TPK。《手機報》了解到,截至目前,TPK車載電容屏專案數量已經超過100個,囊括中國、日本、歐美等多個市場。
此外,在2014年美國CES電子展上,奔馳、克萊斯勒、通用、沃爾沃等全球16大主要的汽車廠商都試圖向外界展示自身在人車交互方面的成果,物理按鍵大量被大屏幕集中顯示、集中觸控所替代。
上述種種跡象表明,汽車廠商對于引進含電容屏的車載電子產品實際上有著極大的興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專案是指TPK評估過或參與過的車載電容屏項目,并不意味著所有專案項目都能夠開案或者量產。
《手機報》了解到,截至目前,在TPK上百個車載電容屏專案中,真正開案的客戶除了外界熟知的特斯拉以外,還有保時捷、通用以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等,項目數量接近20個。
“影響客戶是否開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產品規格、成本、供應鏈等多方面。”江耀誠認為,車載產品并不會像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那樣快速爆發,市場真正上規模預計要到2016年。
GG/OGS結構為主
江耀誠介紹,就電容屏而言,雙層玻璃(GG)或者單片玻璃(OGS)電容屏在可靠性(信賴性)方面相對最好,從TPK的經驗來看,目前被客戶接受或采納的主要是GG或OGS結構的電容屏。
“車載產品沒有新技術,如果要說不同,那就是要比消費類產品做到更高的可靠性和光學特性。”江耀誠表示,無論是GG還是OGS,為了提高可靠性和光學特性,都需要進行AG(減反射)/AR(防眩光)/AF(抗指紋)等玻璃表面處理。(見圖1)
根據江耀誠的介紹,為了防止駕駛員因為屏幕眩光等問題造成操作不當,車載電容屏對反射率的要求多過于穿透率。
具體而言,觸摸屏和顯示模組全貼合之后,光學反射率大約在7%,進行玻璃表面處理后,反射率可以做到4%,這一水準一般可以達到日本和韓國車廠的要求。若要達到歐洲高端車型的要求,反射率則必須控制在2%以內。
除了反射率等指標之外,車載電容屏在溫度、硬度方面也有不同于消費類電容屏的要求,需要經過多項測試。(見圖2)
TPK將車載電容屏分成了A+、A、B+、B以及C這五個等級(見圖3)。江耀誠表示,只有產品做到B級以上,才有機會立足車載市場。
(圖一)
(圖二)
(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