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可樂手機破產清算,創始人丁秀洪已離職這件事引起了熱議。消息曝出后,首當其沖的是被網友的責問,說好的一次眾籌終身換新呢?然而,行業內并沒有過多的婉惜,似乎這已經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或許大可樂手機破產清算只是行業洗牌的開始。但,與此同時卻有眾多企業跨界踏足手機行業,10月份的發布會更是扎堆如山。
大可樂
大可樂手機并不是一二線的手機品牌,但在互聯網手機浪潮中卻占有一席地位,也曾引起不少風口浪尖的熱議。如今年年初,大可樂3手機在京東的眾籌,任憑“一次眾籌,終身換新”,大可樂在短短25分鐘內籌集1650萬元。此事在行業內同樣有著不少爭議,更有媒體將大可樂標榜成革命者。
據悉,大可樂在6月份之前就已經面臨破產清算。經過聲勢如此浩大的眾籌活動,半年不到的大可樂便面臨窘境。在目前瘋狂營銷亂象下,大可樂的失敗正給了我們一個提醒。是什么終結了大可樂?10月份的發布會扎堆如山繁華表象背后又有什么危機?那么,如果這僅僅只是行業洗牌的開始,那下一個出局的又是誰?
互聯網助長了大可樂
開篇前,想說點和自己切身的體會。11年高考結束,趁暑期空閑時間兼職攢了1500元。當時第一想法便是換新手機,但發現該價位可選擇的手機并不多,而看中的摩托Defy售價也在2500左右。然而,三年后,同學讓我推薦千元價位的機型,我總能在第一時間想到幾款頗具性價比的機型。
提及自己作為消費者購機的體會,主要是想感嘆國內市場智能手機行業的快速發展。在行業快速增長的大環境下,再到部分互聯網運營品牌的成功,由此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和創業者。大可樂手機便是其中應勢而生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此外還有不少人熟知的小辣椒手機和青橙手機等等。這些互聯網手機的特點是以互聯網作為營銷和渠道的主要平臺,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助互聯網營銷造勢和出貨。

互聯網營銷方面,大可樂手機也是頗具心得。憑借抄襲模仿一線廠商的產品和低價來吸引用戶。如大可樂手機2被網友質疑抄襲三星Note,而大可樂3則和iPhone6極為相似。單憑產品,大可樂手機就能引來不少的爭議。此外,大可樂創始人丁秀洪也曾多次公開挑戰三星、蘋果等廠商。這些博取用戶眼球的營銷手法,讓大可樂短期內走進消費者的視線。
此外,大可樂3賠本賺吆喝的“一次眾籌,終身換新”的營銷更是讓更多消費者記住了這個品牌。短短25分鐘內籌集1650萬元,可見大可樂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歸根結底,終究還是快速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以及互聯網模式的運營思維助長了大可樂。然而,這同樣也決定了大可樂在供應鏈、渠道和品牌方面薄弱的根基。
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
互聯網運營模式有著輕資產和低成本的優勢,但若只以營銷和價格驅動,而忽略粉絲經濟、品牌口碑、產品質量以及供應鏈和渠道方面積累,最終只會慢慢落后于其他廠商。就好像榮耀、魅藍等,這些品牌借助互聯網營銷造勢和出貨的表像雖然和大可樂大同小異,但其背后卻具有大可樂不可比擬的供應鏈和渠道支持。

國產手機在京東銷量占比升至60%
和眾多互聯網手機品牌一樣,大可樂主要銷售渠道便是自家的官網商城,此外就是依靠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事實上,在拓展渠道方面,大可樂也有著不少作為。大可樂在去年5月份曾率先與蘇寧的戰略合作,打造了“網絡爆款線下門店”的O2O銷售模式。當時,大可樂旗下的小可樂手機在重慶地區蘇寧門店首售時,多家門店開售即告售罄,而總銷量成為電信日冠軍。

小可樂手機
通過對比便可知道供應鏈、渠道等方面的重要性。曾有業內人士估計2014年魅族和大可樂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加起來都不超過400萬臺。然而,目前魅族憑借魅藍,一個季度的出貨量便能輕松過400萬臺,大可樂卻已經被傳破產清算。大可樂輸給魅族,應該不會有人覺得奇怪。因為魅藍背后800多家魅族專賣店以及黃牛分銷的量等都是大可樂望塵莫及的。再看大可樂手機,薄弱供應鏈和渠道基礎已經是很致命的因素,再加上過度的網絡營銷最終留下山寨和抄襲罵名,也斷送了前途。
大可樂破產我們能看到什么
據悉,大可樂破產直接原因是投資方停止了對其所有的投資。據相關消息顯示,大可樂自2012年獲得了首筆6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而此后累計拿到了約2億人民幣的投資。那么投資者停止對大可樂的投資,則意味著這2億人民幣徹底打了水漂。按照常規的思維,反正投了2億人民幣,為何不再投一點試看能否翻身。由此可見,投資者開始謹慎,熟知手機行業的利潤已經今非昔比。

手機廠商混戰
面對競爭劇烈的大環境,也可以說是大可樂碰壁的客觀原因:由于此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快增長,吸引產業鏈向國內集中,造成的門檻降低,大大加劇了競爭的形勢。從單品來看,售價999元大可樂3X的配置規格和售價599紅辣椒Note相比,并沒有任何的優勢。
另一方面,榮耀和魅藍等這些出貨量級大的品牌,對本質上僅有低價策略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造成擠壓。由于品牌、技術和渠道方面的劣勢,加之大量級出貨也能把成本壓至更低,最終致使中小型廠商連價格的優勢都沒了。

智能手機利潤微薄
而且,榮耀和魅藍也將機型價格下探到了599元,進一步擠壓中小型廠商的利潤。此外,阿里給魅族融資后,其更是瘋狂增長,似乎每月一新機的速度更新,由此可見競爭是多么激烈。根據目前的曝光消息,魅藍將會推出售價稍過千元以上新品,此外榮耀等主流的器重價位靠攏。大量級廠商同時往千元上下價格擠壓,中小型廠商獲得利潤也越來越困難。
繁華背后已然危機四伏
大可樂破產清算的消息傳出同時,百事則宣布進入手機行業的計劃。從而,“大可樂破產是因為百事也做手機了!”成為了最近口口相傳的段子。

10月份手機發布會匯總
大可樂破產,百事跨界踏進,這看似是行業有進有出的普遍現像。如果說現在已經處在了國內手機行業的寒冬時期,那么為什么現在進入該行業的企業比退出的還要多?而且10月份的發布會更是堆積如山,連續不斷。如果從這些熱潮以及廠商瘋狂營銷的亂象來看,手機行業明明還處于繁華時期,怎么就說手機行業就已經進入寒冬時期呢?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同比下降21.9%,而且2015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也有所下降。手機市場銷量整體下降,但競爭卻變得愈演愈烈,這便是目前看似繁華背后的危機。除了前面提到的競爭劇烈和量級大的廠商對中小型廠商擠壓外,由于手機銷量的整體下滑導致上游供應鏈也開始恐慌,這也是目前手機廠商面臨最大的危機。

除了消費者直接接觸到的品牌廠商,行業的洗牌還包括了上游的供應鏈廠商。在不談配置談做工情節的現狀下,工藝和設計已經成為廠商大費周章宣傳的重點。由此代工廠等上游廠商競爭也越演劇烈,工藝單一的企業必然會被淘汰。例如,最近破產的華為和中興此前一級供應商福昌電子,主要生要塑膠模具而沒有金屬外殼的生產線。
由于單一制造的劣勢,上游供應鏈開始趨向融合。如ODM(原始設計制造企業)對產業鏈的整合,除了傳統業務,其還提供了產品定義、元器件生產和系統優化等服務。目前,較為火熱的榮耀、魅族等千元機均是出自ODM的產品定義、方案設計和生產制造。上游產業融合,加劇了競爭,利潤微薄只能靠大量級的訂單獲利。所以,小量級的中小型企業已被排擠到游戲規則之外。
由此可見,劇烈的競爭和量級大的廠商擠壓、資本的謹慎以及供應鏈的壓力,這些都是大部分廠商所面臨的危機。
就算背景如百度也輸了百分百
文章寫到這里,小編想起了此前百度給予數億投資的百分百數碼科技。相信了解百分百數碼科技的網友不多,但應該也有不少網友聽聞過100+手機。小編首次聽說百分百數碼科技是在去年12月份,當時小編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應聘了這家企業。
百分百數碼科技給自己標榜了互聯網的標簽,手機產品走的也是互聯網手機方向。百分百數碼科技可以說是模仿了早期的小米,電商平臺、硬件終端和軟件系統并行。百度除了給予數億的投資,還提供了百度云OS的資源。此外,當時百分百數碼科技也從其它廠商挖來不少高管人員。

100+手機發布會
然而,三個月后小編便聽聞了百分百數碼科技破產的消息。小編對其破產的消息還是頗感意外,因為其在硬件和渠道布局方面基礎還算扎實,百度的投資也大大提高了其研發能力,整體基礎并不比當時小米差。如果要找個原因,只能說百分百數碼科技錯過手機行業快速增長的時期。
在市場開始降溫的背景下,資本開始謹慎、競爭劇烈和供應鏈波動,中小型公司的創業公司確切很難做好做大。然而,為什么一加和錘子等創業廠商還是一副勢頭很猛的樣子,而百事、樂視、格力和PPTV廠商為何又要跨界進入手機行業?
一加和錘子(錘子=老羅)可以說是目前兩種典型的創業公司。一加背后有傳統手機廠商支持,錘子則屬于本身有著很高傳播性的廠商。眾所同知,一加背后有OPPO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憑借這兩方面的差異,一加取得目前的成績也是合情合理。爭議性較大的錘子,則是憑靠其高曝光率以及獨特的產品增強了其生存力。總的來說,是差異化為他們贏到了部分的市場。

百事此前跨界和OPPON1合作
百事、樂視、格力和PPTV跨界踏足手機行業也很容易理解,簡單來說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移動互聯生活的藍圖越加成熟,手機自然而然成為了入口、智能家居和軟硬件生態等焦點的重要部分,所以樂視、格力等企業也就為了各自的目標奔向手機市場。此外,手機行業可以說是現在互聯網關注度最高的行業,跨界踏足手機行業有著很大的傳播價值,說不定起了廣告效益還能帶來意外的收益。
下一個出局的將是誰?
其實這只是一個假命題,誰都不知道誰將是下一個出局者。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供應鏈和渠道薄弱而沒有差異化優勢的廠商會更加容易出局。此外,量級大的企業也會受到行業整體銷量下降的影響,同樣面對著劇烈的競爭,如果稍有差池也可能淪為出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