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錘子科技的發(fā)布會,一直是在站在“營銷推廣”的角度去思考的。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場精彩的營銷。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
但從個人角度出發(fā),很排斥“情懷”包裝。雖然這是這個時代的主流。
1.以情懷與工匠精神包裝現(xiàn)實主義
錘子增加的許多“提高操作效率”的軟件設計細節(jié)。
并不是其他人不知道,也不是“提高操作效率”必然就比不提高操作效率好。
這只是一個選擇題,面對不同的人群需求。
這里衍生出一個問題,
你是需要一個什么都行的手機,還是需要一個手機而已。
比如,也有一部分人,堅持用筆寫作,然后用電腦錄入。而非直接用電腦寫作的問題。
這是一種態(tài)度的不同。沒有對錯之分。
從某種角度出發(fā),這是一個生活態(tài)度的倡導問題。
很多事,可以有不同的途徑去達成。
很多看似不便利的過程,實際上才是重要的所在。這才是所謂的“工匠精神”。
因此,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是一款從“工匠精神”出發(fā)的產(chǎn)品,
“工匠精神”儼然是一種外衣,一種精神符號。而不是產(chǎn)品的精神內涵。
真正的情懷是由內而外的發(fā)散。而不是,牽強附會的解釋。
相反,我更覺得錘子科技產(chǎn)品是很現(xiàn)實主義的。
羅永浩不是理想主義,而是盡可能的滿足很多人(目標客群)的理想(用戶需求)。
從產(chǎn)品定價,營銷話術,軟件設置。更多的是滿足了更為年輕,更習慣于沖動消費的客群。
我不習慣去給人貼標簽。但免不了為了讓人明白描述,還是貼吧。
是什么樣的人呢,不一定很窮,但也絕對稱不上高精尖,有些文化,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這么說吧,產(chǎn)品和客群大概都有一種“廣而不精”文化屬性。
于是乎,情懷這個帽子,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為你沒辦法去用某個特點去支撐,就只能概念化了。
我們的產(chǎn)品有情懷,為什么有情懷?1.2.3.等等
我們的客群是什么?有情懷的人。
是一群難以描述(或者因為想賣給所有人吧),卻看似有特性的人。
不僅給自己帶了高帽子,然也給客戶帶了高帽子。可不就皆大歡喜了么。
因此,錘子在營銷方面,其實是看的很明白的。
這才有了這一系列務實,高效的營銷舉動,這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思考。
2.錘子確實更像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其實不管你是賣手機,還是賣水果。在這個時代,你都不得不讓自己像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營銷手段千變萬化,都離不開一個詞“流量”。
這個流量是廣義的,人流量,閱讀量,轉發(fā)量。
即便不走品牌,單純去鋪渠道,也不過是一種流量的輸出,同樣離不開流量。
流量的導入,輸出。是每個時代的商業(yè)主流。
老羅對個人影響力的經(jīng)營,對于情懷的執(zhí)著,說來說去,是一個話題營銷。
只要這個話題一天沒有淡去,便不用為流量問題操心太多。
錘子科技,確實很懂得如何去做流量導入,包括這次發(fā)布會,那個代入感極強的互動廣告環(huán)節(jié)。
內容和形式其實是很簡單的,但這一切也是都是建立在高流量基礎上的。
沒有參與再好的創(chuàng)意都是垃圾,換到一些沒有流量資源的企業(yè),可能得用類似“有獎征集”的方式了。
錘子的流量導入,老羅是從一開始都做足了功課的。
什么功課?還是第一部分講的:產(chǎn)品的定位和客群定位做的足。情懷售賣只是策略。
這是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都懂得道理。
比如一系列的網(wǎng)絡活動,傳播的主體是活動,但這個活動是符合自身產(chǎn)品特性,也符合客群喜好而量身定制的,并不是為了活動本身。
情懷也是這么道理。客戶喜歡情懷這個概念,產(chǎn)品上也可以自圓其說(通常是概念上的,硬件上什么叫有情懷,什么又是沒情懷呢?)。
錘子科技,也許是國內最具洞察力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說這么多,其實無關是非對錯,只是希望以營銷的視角去思考去解讀。
有人煽的你熱血沸騰,總得有人出來潑點水(絕對不是臟水)讓你冷靜克制的去了解事實。分清應然和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