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李約瑟曾指出,“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同樣國內各大手機品牌廠商也不例外。
自從進入智能機時代,國產手機廠商所堅信的創新,大部分被當成了“山寨”科技作調侃。這說明國內企業在核心技術領域依然存在著不足,而落后就會挨打。雖然近來有一種聲音說顯示技術能夠顛覆手機行業,但恐怕到頭來也終將難逃厄運。究其原因,其實有以下三點:
靈光消逝,只顧眼前利益:
科技的發展使得產品復制成本變得低廉,任何新的設計、技術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復制。像iPhone的外觀、三星的曲面屏幕等等,都直接被國內廠商拿來復制。其中iPhone的外觀設計就被國內廠商玩了個遍。這樣模仿雖然可以帶來短期利益,但卻使得廠商們的創新動力降至冰點。畢竟能躺著就把錢賺了,誰又愿意去費勁呢?
沒有技術沉淀,無法“打磨”創新技術: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很少具有核心技術,尤其在顯示技術領域內,更是一片慘淡。甚至有些廠商只憑借情懷就敢直接進入到手機行業當中,但卻發現情懷終有撐不住的一天。一陣過度營銷后,是市場占有率的直線下降。可見,如果想讓情懷落地,光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需要靠創新。但所謂的創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而是需要精心打磨,慢慢沉淀。
盲目突進容易導致“人財兩空”:
有些手機廠商在自己技術并不成熟的時候,就公開推出所謂的創新產品。比如有些裸眼3D手機,屏幕良品率極低,根本不具備量產能力就貿然進入市場,最終也只賺了些眼球,而虧了自己,更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那些“裸眼3D”智能手機,很多用戶體驗后反應會感到眩暈和惡心。自身技術尚未成熟就冒進推出新產品,這樣結果很可能會導致“人財兩空”。
凡事無絕對,只怕肯登攀
然而,事情并無絕對。中國也有很多企業掌握著核心技術。比如深圳的超多維科技,從創立到現在的十二年間,他們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技術架構體系,擁有著一整套顯示技術解決方案,在3D成像等技術方面世界領先。其中,超多維科技創新的人眼追蹤技術(Eyes-Tracking)還招來了三星與索尼這樣重量級國際企業的青睞。
和那些所謂的“黑科技”相比,超多維科技有著實打實的技術積淀。在這個實用專利、設計專利滿天飛的年代,超多維科技獲得的600余項專利中,發明專利占比80%。幾年前,以“黑馬”姿態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在這個各大高校、研究院角逐的舞臺上,超多維科技占據了一席之地。憑借著如此雄厚的技術積累,再加上對探索創新的滿腔熱情,超多維科技很有機會對“李約瑟”難題發起挑戰。
當大家逐漸從品牌與偽科技的泥潭中掙扎出來,才會真正發現只有核心技術的創新才能打破目前的“天花板”,從而真正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超多維的3D顯示技術已經可以解決企業在技術層面需要具備的創新、沉淀與成熟要素。所以,我們期待著顯示技術可以重新讓手機行業這一潭死水更加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