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們人人都想要一部亮黑色的iPhone7,可惜的是至今仍舊一機難求。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亮黑色搶手,產量低才是最關鍵的。亮黑款iPhone7為什么會那么難得,蘋果為什么不能再加把勁呢?
搶亮黑心好累
iPhone7系列的新機一發布,作為新配色的亮黑一下子就變成了粉絲們心目中的新寵。這一點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畢竟從土豪金到玫瑰金,每一次新配色的出現都能夠引發一大波搶購狂潮。況且這一次,亮黑色iPhone7和iPhone7Plus不僅更顯光亮,而且還加強了機身一體感,順便隱藏了那突兀的天線白帶。雖說也有亮黑色iPhone是指紋收集器,而且還很容易出現各種劃痕的負面新聞,但經過這么一分析,它真是想不火都難。
根據一份來自iPhone7發布會前的調查報告,比起硬件規格、攝像頭、耳機插孔這些元素,蘋果的用戶們更加關注新機的新配色。尤其是在亮黑色外殼通過諜照被曝光之后,人們的關注度就更加熱烈了。
新機一發售,兩款亮黑色iPhone7自然就變成了最搶手的型號。打從一開始,它們的發貨日期就被延遲到了十一月,直到現在也是一樣。國內是這么個情況,國外同樣如此。亮黑色一機難求,很多果粉也是跑斷了腿都沒能買到。我們都以為它們難買是因為太過搶手,現在看來情況沒有那么簡單。
最著名的蘋果分析師之一郭明錤日前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就是亮黑色iPhone7的良品率太低,極大地影響了它最終的產量。郭明錤說,無論是iPhone7還是iPhone7Plus,亮黑色的良品率都偏低,大概只有60%至70%這樣。這就意味著每100個官方嘗試生產的亮黑色iPhone外殼中,有30%至40%是不可用的。
這個情況所造成的后果,自然就是上文所說的,消費者們想買卻買不到了。蘋果無法按照預期來提供足夠數量的亮黑色iPhone,自然也就無法滿足大家的需求。不過這個數字還是明顯高于目前的3D玻璃工藝,這樣看來明年的iPhone手機在蓋板這一塊的管控將會是蘋果的重心。
難買更難造
其實蘋果非常清楚iPhone7亮黑色外殼的生產難度。早在新機剛剛發布的時候,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就通過一段宣傳視頻,說明了亮黑色iPhone7外殼的復雜生產流程。
“生產首先從回轉3D拋光開始。一種特殊的化合物流過機身那錯綜復雜的表面,去除所有的瑕疵,打造材料與材料間的那種無縫感,帶來鏡面一般的純凈外表。”喬納森·伊夫說,“接下來機身外殼就要經過一道陽極化處理工序,生成一個具有保護性的氧化層。單個模具要通過毛細管效應徹底吸收,確保最大的飽和性,并且真正成為它自身表面的一部分。最后,外殼被浸在經過磁化的超細鐵粒子中,讓陽極化層變得閃閃發亮。”
這樣獨特且復雜,和其他外殼截然不同的生產方式,看起來已經對蘋果的制造商合作伙伴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結果就是亮黑色iPhone7系列偏低的良品率。這注定會讓人們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根據郭明錤所在的KGISecurities的統計,在眼下所有iPhone產品的訂單比例中,亮黑色達到了30%至35%,在中國則將近50%,可見其受到的熱捧。這位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調查結果提供了一種思路,那就是iPhone的買家們更希望選擇一個在審美層面上和6s能夠區分開來的機型。亮黑色版本的高人氣證明消費者們更喜歡和傳統金屬外殼不一樣的設計。”
那么人們可能就會說了,如果產量滿足不了需求,那么用蘋果雄厚的實力來加強亮黑色iPhone7的供應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然而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
左右為難
良品率低當然是誰都不想的。對蘋果來說,這就意味著利潤的降低。iPhone外殼的生產當然是需要成本的,這包括原材料等各種內容。如果有大量的外殼生產出來了但卻不能通過售賣設備換成收入,那么這當然會讓得到的利潤降低,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然而即便如此,要蘋果單純依靠提高亮黑色iPhone外殼的產能,來抵消它偏低的良品率,這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甚至還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首先擴大產量是需要時間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一拍大腿就去提高產能,這是不可能的。更加重要的是,即使iPhone亮黑色外殼的良品率偏低,然而需求卻爆表,蘋果也不能為它“預留”產能。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量產的持續,生產線走上正軌之后產量是一定會提高的。越來越多的iPhone賣出去之后,總需求量也勢必會逐漸降低。
這樣一來,如果蘋果為了彌補亮黑色外殼早期良品率過低的問題,急急忙忙就投入太多的產能,最終它和它的合作伙伴就會發現自己面向iPhone的產能實在是太多了,浪費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蘋果要承擔多出來的那批生產設備的折舊費用,然而那一部分設備卻不進行任何生產,因為需求量已經越來越低。毫無疑問,蘋果的利潤因此將大受影響,問題比起暫時滿足不了消費者需求要嚴重得多了。
繼續等待吧
說來說去,像iPhone這樣價格高昂,工藝復雜然而需求量還特別大的設備,即使蘋果身經百戰也是不容易處理好的,更別說今年這亮黑色的新機還引入工藝變化了。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的那樣,滿足不了人們的早期需求量當然會有負面效果,但從長遠來看,產能投入如果不能“剛剛好”的話危害會更大。
所以呢,我們也不要指望蘋果會“果斷”采取應對措施,加大產量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盡早用上亮黑色的新機,因為這不符合利益。如果真的很想擁有一臺亮黑色的iPhone7或是iPhone7Plus,那我們就只有等待了。如果說亮黑色無論如何都等不到,你會選擇放棄,另外去找自己心儀的其他配色嗎?
各界對iPhone7的銷量都有不同的解讀,從9月16日至今我們已經看過很多個解讀版本,而今巴克萊銀行也加入了分析行列。威鋒網消息,巴克萊旗下分析師日前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表示,現階段就對iPhone7的銷量下定論還為時過早。因為一款智能手機的銷量是好是壞,還要看它的持續人氣。
巴克萊方面表示,要看iPhone7賣得好與不好,不能只看初期的1-2個月。那么,iPhone7上市1-2個月之后的走勢會如何?巴克萊對此并不看好。實際上,這家機構認為iPhone7沒有什么值得消費者購買的新意,并預計最快在11月份,業界就會傳出蘋果減少iPhone7訂單的消息。也就是說,iPhone7最快將于今年11月份開始出現疲軟跡象。
據了解,iPhone6上市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蘋果才開始減少生產訂單,而iPhone6s則是上市同年的12月份砍單。如果iPhone7的訂單在11月份開始減少,意味著其銷量還要落后于去年的iPhone6s。除此之外,巴克萊也對目前iPhone7供不應求的現象進行了解讀,該機構認為新機上市初期必定會出現缺貨現象,更何況今年iPhone7的首發地區達到了28個,如果以此來判定銷量是完全沒有意義的。